“生不起,剖腹一刀一万几;读不起,选个学校3万起;住不起,一万多钱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10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总结,8个大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网上流传的这段描述80后生存状态的话尽管有些残酷,但它却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写照。
孔老二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2000多年前《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三十而立”,如今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国人的集体思考。
对于“三十而立”,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民间通俗的理解是:30岁的人,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
然而,即将步入30岁的80后大多工作不够稳定,房子没有着落,车子不敢奢望,甚至,结婚生子都成问题,更别谈赡养父母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刚拿点微薄的薪水准备圆年少时的梦,暴涨的房价却将之击得粉碎。工作、房子、爱人成了而立之年的80后挥之不去的三大难问题。
的确,对于80后来说,找到一份稳定相对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面对角色的巨大转变以及社会历程的转折,曾经因为良好的生活条件、完善的成长环境,被认为是幸福的一代的80后不得不面对就业的压力。相比60后、70后,他们没有了国家的统一分配,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寻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却发现与自己当初定下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相关甚远,或者薪水不高、工作太累、条件艰苦、老板难伺候等不断地跳槽。
即使稳定下来了,又发现自己又处在职场的“瓶颈期”:向上,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晋升的希望比较渺茫;向外,受制于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的能力,可以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与此同时,加薪开始停步,工作越来越重复,日复一日地原地踏步……这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让80后们心情烦躁。想自主创业既缺资金,又没经验,更怕失败,于是不少人干脆闲在家中啃老。
他们没有了父辈的坚韧、吃苦、踏实、朴素,显现的是缺乏责任感、定位不清、急功近利、知难而退。
据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这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成为新一轮的职场主力军。80后不得不面对60后、70后在前面的围阻和90后在后面的追击。可以想像,80后的求职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相对于找工作,买房子的压力对80后更加沉重。当80后正式迈入而立之年,当谈婚论嫁和娶妻生子逐渐成为80后的主要议题,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似乎正在成为80后立家的第一标准。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不只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更是80后的梦想。“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然而这个“地方”却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
27岁就“被买房”与其说是高房价的推手,不如说是被高房价所推!依近些年房价涨势,“27岁不买房,40岁时更买不起房”。话虽有些偏激,却很现实,毕竟薪金涨不过房价。然而,以现在的高房价,80后要靠自己的能力买商品房不现实。工薪族80后买房只得靠父母资助,如果凭自己的能力买一套房子几乎要用尽一生的时间,即使有父母支付首付也要跻身房奴的行列,况且有能力为子女支付首付的父母也不多。而一旦成为房奴,所有的一切就都成为了泡影——两家老人变穷了,自己也光荣地成为“月光族”。
现实告诉我们,不是“80后凭什么买房”,而是80后拿什么买房。至少,在当前要满足所有80后购买商品房几乎是梦想,唯一期待的是政府加大保障房、公租廉租房的建造力度。
要命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房子成了80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前提条件。不管你承不承认,有些人爱上房子,最后嫁给了房子。现实当中,“折”在房子问题上的80后不在少数,不少热恋中的情侣于由于男方无房最终分手。爱情、婚姻在房子面前如此的苍白,高房价正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式爱情”。真不知是80后的痛,还是爱情婚姻的悲!
除此之外,80后还得为抚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位老人发愁。而一旦孩子出生,80后将必须为子女打拼、忙碌、赚钱、花钱,甘当孩子的提款机了。如此,他们拿什么来赡养老人?
显然,30岁已不再是青春年少,30岁也不能再无忧无虑。30岁的人,应当更加理智和沉稳,担负起家庭生活的责任,肩负起社会栋梁的义务。
80后不应是“被垮掉的一代”,更不应被帖上“轻狂,张扬,离经叛道”的标签。毕竟,他们的未来不是梦,世界将在20年后由80后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