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吕苡榕台北报导】原受邀参与「人权风.疯人权:人权理念的传播与落实」国际研讨会的中国前社科院学者张博树,因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官方担心异议学者出国代为领奖,因此受到限制出境,无法来台参与7日举办的新书──「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发表会。缺乏主角的新书座谈会上,台湾学者一方面声援刘晓波;一方面表达政治压迫下,人民仍应该勇敢站出来面对历史。
张博树曾是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张博树在香港发表一篇言论,其中也提到六四事件,中国社科院得知后要求张博树写一篇反省报告,遭张博树拒绝,也因为张博树拒绝反省,因此十多年来只能担任助理研究员。
后来因《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五四到六四: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第一卷)》等著作触怒中国政府,因此在去年底被中国社科院「限期调离」,今年3月遭革职清洗。
由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新书发表会中,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协调人孟浪表示,3天后挪威奥斯陆将有一场没有受奖者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昨天则是一场没有主角的新书发表会。主角的「缺席」正说明了中国政治的氛围与压迫。
刘晓波与张博树都是中国当代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转型有所批判,《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发行人周渝表示,过去台湾社会中有少数人站出来反对政治压迫,多数的人则是默默观看;现在的中国也只有少数人站出来义无反顾地冲撞,中国需要更多人站出来,才可能造成改变。
张博树曾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借鉴欧洲的社会批判学说,在中国建立一个「原创型」的理论,分析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专制主义的发展和演变,从宪政自由主义的立场,对中共60多年的「党专制」的社会制度进行剖析。
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副研究员徐斯俭表示,从张博树的著作中可以发觉他对中国政治的特殊观察视角,对中国以外的中国政治研究者很有启发,张博树也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不单做为一个知识分子,更该做行动者。
为什么要关心中国的政治发展与转型?与会学者表示,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如果能够走上民主化,并有一个成熟公民社会生成,未来两岸关系才能有平等对谈的可能性;台湾近年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如果中国政治能够稳定转型,经济动荡的可能性跟着降低,台湾也不易受到影响。
来自上海的翟明磊表示,中国近年维权人士增长,虽然政府加强了控制维权人士的行动,不少中国民众期待能与台湾和香港有更多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