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

香港迎接回归10周年之际,香港的新闻工作者对10年来香港新闻自由倒退的现象感到忧虑。

香港人均报刊量居世界前茅
香港人均报刊量居世界前茅
走过香港街头的书报摊,人们常常被报纸特大的标题和花俏的版面设计所吸引。报摊上有为数众多的报纸和各式各样的杂志。在香港,任何人只要交纳不到1000港币就可以创办报刊。据统计,香港居民平均拥有的报刊数量居世界前茅。

*新闻自我审查甚于回归前*

长期以来,香港居民享受着充沛的新闻信息,但是香港回归10年来的新闻自由状况却让新闻从业人员感到忧虑。香港记者协会今年2月公布的会员意见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回归之后香港的新闻自由退化,大约60%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新闻界的自我审查比回归前更严重。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胡丽云说:“大多数出现的是在报导有关中央政府的一些敏感消息,或者是他们觉得中央觉得敏感的消息,他们就不会报(导),或者减少报导,最后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有关媒体老板的业务。”

*七一大游行放在次要位置报导*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不久前说,他认为香港的新闻言论自由还没有出现严重的恐怖气氛,但是“自我审查”的案例比回归前更为明显。他举例说,电视台把2003年以后多次大规模的七一大游行消息放在次要位置报导。

香港媒体的自我审查在2003年时还成为新闻事件。当时新城电台编辑主任张仲华向记者协会指控该电台自我审查,内容包括:低调处理有关电台拥有者长江集团或特区的负面新闻,删除批评该集团的言论以及低调报导法轮功在香港的活动。记者协会调查证实张仲华的指控成立,但是张仲华后来被电台解雇。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胡丽云认为,媒体自我审查是出于私人利益的考量。她说:“现在媒体老板全都是Businessman(商人)。他们关心的就是他们的Profit(利润)有多少,能让他们的Profit更加上升最重要是在国内市场。如果在国内可以让他们的业务急速发展,他们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妥协。”

*出于私人利益*

目前担任香港报业评议会主席的陈韬文教授认为,媒体出于私人利益考量进行自我审查,动机包括害怕当局以及讨好权贵,这种做法违反公众利益。

自由撰稿人张仲华对美国之音说,媒体遇到和媒体老板有关的消息时,上司会叮嘱小心处理,或者要求依据集团反应来发稿,这种新闻干预不是具体约束新闻的用字遣词,而是影响到编辑的方向。

张仲华还注意到,香港回归后,媒体的政治自我审查很普遍。他说:“97以前…香港媒体的文章批评共产党有时候批评得比较狠,97年之后跟97年之前没有批评得那么狠,我们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控制。”

*干预媒体作法微妙*

除了媒体的自我审查之外,香港记者协会主席胡丽云还认为,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在影响香港媒体,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去年港府只拣选少数媒体,让他们有权利报导有关服务税的消息。其他经常干预媒体的做法就比较微妙。

胡丽云举例说:“官员说了什么之后,记者还没有回去时,官员助手就打电话给记者的上司,解释事情应该怎么理解,或者说,这个字有点不对,应该用另一个Wording(措辞)来代替。这些干扰不是那么明显的可以和服务税作比较,但是这种Subtle(微妙的方法是我们香港政府普遍常用的方法。”

虽然香港回归后出现媒体自我审查以及新闻干预的现象,但是自由撰稿人张仲华认为,香港的新闻自由程度并没有萎缩。他说,香港的新闻自由受到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的法律保障,香港是个法治的地方,而且香港人知道新闻自由的重要性。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胡丽云期待香港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独立,她还呼吁海外媒体关注香港状况,以促进香港新闻自由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