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讯北京讯,中宣部一副局级调研员8日晚宴上谈到钱云会事件与于建嵘博士关注拐卖儿童一事,在场的还有一同来拜年的新京报、中青报两位领导以及他们带来的三位编辑部负责人。李姓宣传干部坦承,他也不知道钱案真相,他说,这事件开始后,北京高层并没有下令干涉媒体报道,国新办也对网络报道开了绿灯,大家也看到了。

他说,事情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国家某部门的一份情报(博讯记者推测,应该是国家安全部),这份情报显示,有网民正在把钱云会之死与突尼斯小贩之死联系起来,而且,找出了很多相似之处。这份情报被某政治局常委批转到宣传部,于是,宣传部全面开始采取行动,这也是那篇新华社的《“钱云会案”又网络推手造谣》推出的背景。本来还有第二、第三篇的,但第一篇推出后,不但没有起正面作用,反而被网民冷嘲热讽,中宣部不得不就此打住。但却同时加大了封杀有关钱云会案的网络评论与报道。

这位李姓副局级调研员说,钱云会的案子让党内多位高层直接联想到突尼斯小贩之死,也让他们进一步感觉到网络舆论的可怕。而此后突然出现的于建嵘利用“意见领袖”身份成功转移了网民对钱云会案的关注,引起了宣传部门领导的极大兴趣。他说,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在新京报一位编辑部领导问这位领导,于老师是不是受到指示而有意转移视线的时候,李局说,这种可能性有,但可能性不大,因为于毕竟是有头有脸的人,要去指示他,是有风险的。然而,他也承认,像于教授这么聪明的大学者,没有必要去指使,甚至不必去暗示。他应该知道怎么做,既符合体制内的身份,得到上面重视,同时又能够得到网民的支持。

他说,于教授一直以关心底层弱势著称,而且他好就好在从来不谈民主自由这些西方的东西,甚至连政治体制改革都小心地回避,这一点就保证了他会有事。北京只怕一样东西,那就是民主。至于其他的,你什么都可以干。当然,下面一些官员却正好相反。

他还说,其实中央高层是很需要于教授这种智囊的,他的建议不但可以缓和社会矛盾,而且,他本人成为去年的网络年度风云人物,就在国际国内都对中共有正面意义。他说,于教授在家里搞那么大的聚会,不用申报,没有人打压,他干什么都可以,因为他知道分寸。所以,它还被各地官员找去讲课,他拥有不少资源,而且已经快要成为一统江湖的网络意见领袖,关心弱势的姿态也让他深得一些低层民众的喜欢。底层民众只要有人关心他们,哪怕你是毛泽东再世,他们都会喜欢。于教授正好符合这些条件。

但这位李姓宣传官员说,于教授应该是自发的做这件事(指关心被拐儿童),按说,被拐儿童的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政府也一直在关注,网络上其实一直有人在关注,而于教授这个时候突然提出,以他的社会地位,果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上万的网民的关注。而这批网民恰恰正好是关注钱云会的那批人。这可能是有人误会于教授“转移视线”的根本原因。

他说,于教授的事这两天已经给值班的宣传部领导与干部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启示,那就是要培养于教授这种比较中立,在网民中有比较高地位的意见领袖,在需要的时候,可能会比人民日报与新华社更能够引导舆论,比上千的网评员更能引导网民。他说,作为调研员,他自己的团队在团拜时就已经有三位调研员建议,上班后的第一件调研课题就是于教授的“舆论引导”。

博讯记者北京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