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Logo TV 网站撷屏
互联网对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产生影响,中国的年轻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受到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以及少数民族,更可藉由互联网获得认同,在网上建构属于自己的“电子香格里拉”。
在威斯康辛大学进行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的赵婧,在乔治城大学发表关于美国戏剧节目如何影响中国网上社群的研究成果。赵婧说互联网为受到压迫的中国公民提供了一个出口:“它(互联网)为中国观众,特别是那些在我们的社会中被贬低被压迫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出口。对于那些少数族群,或是在文化上被边缘化的人们,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文化领域,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想对于这些人而言,这是非常要紧的。”
*中国同性恋者上网讨论法律权利*
根据赵靖的研究,中国的弱势群体透过互联网来观赏美国电影与电视剧,并进而受到启发。她提到一个叫做“伊甸园”的网站:“那个网站有超过70万的注册用户,上面有一个很大的影迷论坛,是由男女同性恋者所设立的,当中讨论美国电视影集《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以及《拉字至上》(The L Word)。有时候的讨论及对话会触及中国同性恋者的法律权利,例如同性婚姻,或是中国同性恋者的平等权利等等。美国电视影集提供了讨论的资料以及话题,有的节目也为这些被社会排斥的人们,提供了自我认同。”
赵靖认为,美国戏剧影响中国网民,这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不过目前还没有实际调查来衡量这些网民是否有实力在中国内部就他们关注的议题推行改革。但改革的前提就是要取得资讯以及进行讨论,而这些透过互联网以及收看美国戏剧都已经可达成。
美国之音黄耀毅
*藏人在互联网上寻找自我认同*
察哈尔学会的主席助理兼研究员方堃,则以“重构传统与多元身份”为题,研究使用人人网的藏族年轻人。人人网素有“中国的Facebook”之称。
方堃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就在西藏的教育当中加入大中华民族国家的认同,并且在北京、湖南、广东、辽宁等地,都开设“内地西藏班”。目前大约有10万名藏族学生分散在中国各地大学,所以互联网对于年轻的藏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联系工具。
根据方堃的研究,人人网上的藏族学生,70%使用中文,21%使用藏文,9%使用英文。虽然大多数的讨论都集中在运动、娱乐新闻等方面,但也有28%的贴子关注西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宗教。
方堃认为互联网促进年轻藏人的交流:“年轻人互相教育,他们获得与主流教育不同的、有关西藏的新知识,就像宗教、文化、传统,以及地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藏人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所有这些新的知识,能够成为电子化的香格里拉,在当中他们可寻找自己的种族身份认同。”
方堃举例说明藏人身份认同的表现:“藏人学生在他们的网上化名加上了TB两字,有人认为这类似于民族主义,而互联网似乎能发展新的电子民族主义。”
方堃认为,身份认同是很复杂的。由于在世界上西藏文化很出名,达赖喇嘛很出名,所以年轻的藏人对自己传统文化有认同感,并且以身为藏人为荣,但这是对自己传承的认同,并不代表就要去反抗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