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海争端再升温,中央电视台昨播新闻,称“解放军海军近日联合海警、海监等单位,进行了首次环海南岛海上实兵演练,在为期三天三夜的演练中,海军联同各单位,共出动猎潜艇、登陆舰、巡逻艇等多种舰船14艘,还有作战飞机两架,演练了巡逻反潜、登陆输送,保礁护航等科目,在海上实战条件下,强化了部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引用早前《解放军报》消息,称“解放军两栖部队本月在南海进行了另外一次演练,并在演练中成功破解了浮渡装卸载难题”。
相关消息成为搜狐腾讯新闻头条,门户网站附荐《国际先驱导报》的封面专题《越南人对中国心态纠结》,配发“身披越南国旗的青年高呼反华口号”的画面:“相当多的越南青年将中国视为经济上的强者,同时是与越南争夺海洋权益的对手甚至强敌。”根据这份新华社下属媒体的作者论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如今已是名存实亡。”
二
用新闻版聚焦洪水滔天,用评论版传达个税呐喊——这是今天中国市民报纸的标准配置。
感念于中国人大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原汁原味”的公布,评论员们又开始了一轮进言,“3000元起征”只有15%支持率的民意统计结果成为最佳论据。
《新京报》社论《民意已显,个税当如何调整?》;《京华时报》头条评论《期待个税修法与民意的互动范本》;《扬子晚报》组合评论《个税修正案应多纳民意尽早出台》;《华西都市报》探讨“个税如何才能走好‘平衡木’”;《中国青年报》作者描述“科学与民意,个税起征点的PK”……诉求核心均是一点:“3000元起征点不改恐怕难向民众交待……很多专家言论经不起推敲和论证,被舆论广泛质疑,只能当成参考意见,不能当成最终决策依据。”
和过去每一轮个税调整消息放出后的情形相似,亦有学者值此论述纠缠起征点实为不智,例如《新闻晨报》请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苏振华再陈“改变税制仅仅只是调整收入分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一次分配的结构,提高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南方都市报》亦刊论强调“个税讨论不应只纠结于起征点”,吁求普惠性的减税政策,以及与税收付出对应的预算透明。文章中,作者形容个税话题“折射出一个转型社会的诸多分歧与睽异”,并感叹23万条“民意”之不全面:“笼统来看,网络与媒体代表的意见应该属于中层意见或者更多是城市居民意见。不少在绝对底层的民众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没有机会与平台去表达更多意见,他们的意见要么受到忽视,要么就是有意无意‘被代表’,成为博弈的一枚小小砝码。”
比起市场化媒体上的“民意汹涌”,机关报更需要考虑“官意”的科学之处。与南都作者相仿,《长江日报》评论员亦认为,“那些收入远低于或远高于3000元的人,可能因为直接利害关系不大而疏于表达,意见倾向呈现的仅为部分民意……依民意调整起征点,其实很难达成民意共识。”
《人民日报》的声音就更加不会“沉没”了。在这篇得到新浪评论频道头条推荐的时评中,摘要强调“立法者对民意不仅需要倾听,还要善听”,还表达对“8万网民的声音是否真能代表13亿人民的民意”的疑虑,建议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听取“网外声音”:“人大代表和民众面对面沟通,让民众充分了解决策过程,了解公共政策需要兼顾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将有利于立法者于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中寻求平衡,也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民众理解这一平衡的结果。”
三
夏俊峰的同情者仍不时在呼吁民众施压、判官体恤,给这位在冲突中杀死城管的沈阳小贩留条活路。而就在过去三天里,另一个发生在小贩和城管之间的故事,再一次让人体会到中国民众的感情偏好。
事发重庆。周二傍晚起,一则指控城管在重庆解放碑地区打人的网帖在论坛微博上开始热传,发帖人称看到一名卖水果的阿姨在城管的追赶下跌落阶梯受伤,并上传了现场拍摄的多张当事人受伤照片。图中,该女性小贩趴在台阶下,满脸是血,甚至“尿都摔出来了”。
此帖一出,城管——这个饱受骂名的职业群体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那些愤慨的人看来,城管是恶之根源、是当权者“城市洁癖”的产物、是不给弱势群体活路的爪牙,这位重庆小贩的悲惨遭遇正是斑斑劣迹的新证,“连谋生也是死路……怎么这么黑!”
不过,就在这些怒斥城管的声浪充盈网络时,另有一些“少数派”开始怀疑发帖者所述情节是否确凿:“城管在哪里?怎么照片里现场稀稀拉拉才几个旁观的人呢?”
微博上,一个名叫“点子正”的辟谣爱好者和他的同伴,指责多位名人带着固有偏见向受众“添油加醋”描述此事,以致传播中的失实程度层层累加。他们中有人前往事发区域实地实拍,访问周边居民,试图利用“常识”证明“城管没有暴力执法”。
“点子正”们的“常识”显然与大多数中国网民的不同,他们于是开始为事件真相打赌,赌注是“祼奔”。沸沸扬扬之时,媒体报道及时到来,来自新华社。
这家通讯社的“中国网事”栏目在周三晚间发出稿件,开篇即称:“这一事件果然‘有图有真相’,这名水果摊贩摔下梯坎受伤确实与城管有关。”文中引用小贩自述:“她躺在病床上,病床标签写着‘颅脑损伤’。48岁的杜先菊说,‘我当时跑到梯坎那里,城管拉着我的筐筐,在拉扯的过程中,他一松手,我就摔下了梯坎。’”并由其妹指责:“这些人完全没得道德!从昨天出事到现在,没有一个城管的人来看望一下!”文中同时提供城管一方证词,称当时属于“例行检查”,“她跑了,执法人员就没有追,最后不知道她跌倒了。”
《南方都市报》亦于周四刊出事件描述,并引用渝中区委宣传部通报,称当时城管在巡查中“发现几个水果游摊摊贩在严禁路段占道经营,于是,当班队员上前进行制止,其中,一杜姓水果摊贩不慎摔倒受伤。后120及时将其送往就近医院紧急救治。”根据这份《情况说明》,受伤的杜姓阿姨暂无生命危险,“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已排除存在粗暴执法行为,详细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白纸黑字。可是,打赌的人都认为自己赢了。
那些痛斥城管的人以“在拉扯的过程中,他一松手,我就摔下了梯”为据,宣告这就是罪状;而“点子正”们则根据“已排除存在粗暴执法行”的结论,强调“打人”一说言过其实。甚至,虽然做出报道的媒体中既有官办的新华社,又有通常被视作“代言民间”的《南方都市报》,但在那些坚定的怀疑派看来,这些直接引语或者官方通报“都不一定是事实”,“需要第三方调查”。
“第三方调查”还是没来,来了重庆官方的处罚决定。今日凌晨,华龙网发布渝中区区委、区政府最新通报,以“在城管人员进行劝止中,一杜姓水果摊贩(女)不慎从梯坎摔倒受伤”描述事发经过,称“调查显示,整个过程中城管人员无殴打、推搡行为”,“但在杜某某摔倒的同时,城管人员离开了现场而未能给予及时救助”,故而“决定免去带队城管干部的队长职务,其他随队人员停职检查。”
“虽千万人吾往矣”——虽然还没来得及看到重庆官方的处罚通报,但《环球时报》已经决定抽出一天的社评版位,不再评论南海争端,而是为城管群体鸣声不平。
这篇《妖魔化城管群体是不公正的》感慨,“‘城管’成了中国互联网上遭到炮轰最多的群体之一,这个群体的形象与他们对这个社会的付出极不相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法制和社会缺陷的替罪羊,他们的名声成了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很无奈的牺牲品。”在引用了“点子正”们的常识判断后,文章抨击“舆论在城管话题上已经严重失衡。只要谩骂城管,即使是谣言也会被社会无条件接受”,更明示“中国社会少不了城管”。
作为其下属网站,环球网配合调查“你对接触过的城管更多是什么印象”,总编辑胡锡进在看到近9成的“负面”评价后感叹:“投票趋势对城管形象非常不利。我依然认为,城管对中国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问题应当坚决纠正,社会对他们工作的艰难也应给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