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等四家单位近期举办的“中华脊梁”和“共和国脊梁”两项评选活动原来是一场“交钱买荣誉”的闹剧。为此,本台记者星期一电话采访了两位相关人士。
记者采访两位相关人士的第一位是揭露这场闹剧的北京网友、在中国以管理咨询和培训为业的刘先明先生。刘先生首先向记者推测花9800元人民币从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等四家单位购买的“中华脊梁”和“共和国脊梁”两项让谁听了都感到肃然起敬的无尚荣誉是主办单位玩弄的概念游戏, 其实是一回事:
“我觉得‘中华脊梁’奖和‘共和国脊梁’奖实际上是一回事。只不过开始是以‘中华脊梁奖’的名义出现的,后来可能就演变成了‘共和国脊梁奖’。这是我个人的推测了,没有证据。可能这协会用了这个名声,一个是收费的,一个是不收费的。那么就混淆了大家的视线。我倾向性地认为,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事先叫‘中华脊梁奖’,后来演变成‘共和国脊梁奖’。为什么这么说呢? 分析起来有两点,第一点,这两个奖的主办单位都是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第二点,这两个奖的主要奖项很相同,共和国脊梁什么十大名称及中华脊梁奖的十大名称很相像。
星期一中国许多媒体的报道和评论都说,中国经济报刊协会有关负责人迄今对外的解释是“中华脊梁”颁奖活动是有人盗用和冒用协会的公章,协会没有参与;演艺名人倪萍获评的“共和国脊梁”是由协会会成员单位《影响力人物》杂志主办的;虽然这项活动是合法的,但协会并没有参与具体活动。“中华脊梁”奖项的另一家主要承办单位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虽然对外承认收取参选人9800元费用, 但同时解释可能有研究会的个别员工挪用了其他单位的公章, 拼凑了颁奖的相关文件,想以此扩大广告宣传的力度。
也接到参选“中华脊梁”邀请但对其不屑一顾的香港评论人士何亮亮表示, 类似借评选敛钱的事情在中国“屡见不鲜”:
“只不过这次它是以中华脊梁的好像称位比较高尚一些。听起来好像是中国的栋梁,应该是国之脊梁、栋梁。我觉得这样的评选即使他不敛钱,我觉得没什么意义。但是现在变成一种与会者要交9800块钱嘛。 ”
不过,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负责人彭先生对外表示,参选“中华脊梁”奖评选要交的9800元是为了支付会务费、食宿费和出版相关文献等为费用,不是说交了钱就评奖。 为此, 何亮亮表示,这9800元的会费也太高了。
那两个“脊梁”奖的闹剧最终如何收场?刘先明对记者说:
“你想,有关部门应该对这两个事情进行调查,把真相告诉我们共和国的公民,这是理想的想法。但是能不能做到还是个问号。但是相关的说法有些矛盾,有可能下面的工作人员冒用、拼凑了文件,我觉得有一种观念,凡是一个单位的员工,代表着这个企业向外面发文件,那么这个员工的行为是代表这个单位,不能代表他个人的。出了事把责任放在员工身上,我觉得这都是推卸责任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当。”
不过, 何亮亮认为,那两个“脊梁”奖的闹剧最终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和可能的连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