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中央各部委最近陆续公布了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数据,不少部门的“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5月4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的问题,会议决定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出国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预算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7月6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三公”经费支出要公开得更详细。截至今天,已经有20多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的“三公”经费。7月14号,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显示,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万元,增长近14%。中央部门的预算由财政部批复,但是财政部自身的三公预算就大幅增长,位居榜首。另外,交通运输部“三公”预算超过一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540余万元。贵州贵阳的时事分析人士曾宁说: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断反升。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所谓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被绝大多数官员所抛弃,官员们关心的是维护既得利益,为自己捞一把,

“在种种变化之后,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这个利益集团它执政的动机基本上是为了现实的既得的利益。”

曾宁说,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政府机构透明行政的需要,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也有利于加强群众监督,减少和预防财政支出中发生违规、腐败现象。但他表示,仅仅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支出,很难使“三公”支出真正降低下来,相对于庞大的地方机构设置及其工作人员的规模,中央部门的数量比较有限。降低“三公”支出重在地方。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数量众多,超标、违规支出的情况其实更加普遍。曾宁说,他希望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能够形成一种示范价值,让各级地方政府清醒地看到公开“三公”支出的方向性和压缩“三公”支出的迫切性。

“我们也要听其言观其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断地空喊。”

美国纽约的自由撰稿人谢选骏说,公开“三公”支出只是手段,公开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三公”支出降低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后续工作更为重要。比如:对违规滥用公款的官员要追究责任,对群众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他表示,靠共产党自己监督自己根本没有效果,

“基本不问姓资、姓社,就是经济主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一切,包括道德、贞操、人民生命、福利、基本的社会保障全都牺牲掉。礼义廉耻更不用说了,早就破坏了。全国上下来追求GDP,但是这条路现在也死掉了,已经断绝了。他们都看得很清楚。中共上层人掌握的材料应该比外面都齐全,他们自己很清楚危机的深刻程度。”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都表示,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不断增加的真正原因在于“法不责众”。毕竟以前审计署多次审计出中央多个部门存在资金使用问题时,也并没有多少部门领导受到惩处。上行下效,地方政府官员也损公肥己,结果造成公款旅游吃喝之风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