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国务院规定的公布三公消费的期限到来之际,七成以上的中央部委没有公布三公消费,在舆论的压力下,这几天,情况有所好转,七成的部委总算把自己的三公消费数额公布了出来。从拖拖拉拉,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势看,多数的中央部委其实很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花销。迈出这一步,到底是由于上级的严令,还是舆论的压力,不好说。但在公众纳税人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如果政府机关开支总是保持黑箱,无论如何,都是混不过去的。

从已经公开的三公消费数字来看,媒体的印象,一言以蔽之:过于简练。无非几个大项目,下列数字,有的加上一点简单的注释说明。漫说不懂行的民众看不出名堂,就是懂行的专家,也是一头雾水。因公出国经费,若干百万元,去哪儿了,为什么去,几个人,待几天,住什么级别的宾馆?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数字,即使公开了,也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谈起。公开是为了监督,这样简练的公开,想监督也不好下手。如果各部委的公文和报告能这样简练,倒是好事,可惜,该简练的不简练,不该简练的,却简练到了家。

当然,对于三公消费而言,公布了,总比不公布强。凡事,有初一才能有十五。迈开这一步,下一步就有希望。有个数字,哪怕再简练,再含糊,也就有了监督的可能。比如说,计生委公布的出国经费,看起来相当多。网民就问了,你一个计生委出这么多次国干什么?难道说是出国交流计划生育工作吗?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强制推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好像没有几个。如果公布的项目再详细一点,发现大部分的人去的都是欧美国家,那么网民的质疑声就会更加强烈。

无疑,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第三步,不公开是不行的了。各个部委不要抱有幻想,等着哪一天再收回去,大家关起门来享福。但是,随着公开力度的加大,逐渐阳光下的三公消费,暴露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就目前来看,很多问题,其实是结构性的。如果在公开透明的同时,不进行各部委结构性的改革,那么,三公消费的某些问题,其实解决不了。不公开时问题没有暴露,不解决还好,公开了,不解决,在公众方面就说不过去。民意的反弹,会超级强烈。所以,三公消费的公开,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紧跟的一步就是进行行政体制的大手术改革。从这个意义上,公开三公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倒逼。行政改革的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