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发表社评说,信息公开是中国改革面临一场绕不开的硬仗。不过,有学者说,信息公开难以实施,主要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者和既得权力者。
*官媒:信息公开是绕不开的硬仗*
人民日报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9月2日的文章说,近一两年来的大多数公共事件,都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该报说,有些负面消息如果政府主动公布没什么了不起,一旦被挖出来问题就大了。
文章称,信息公开是中国改革绕不开的硬仗。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起,加上全球化带来的“民主监督”概念在中国快速传播,使得民间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已经在拿这方面最发达的社会做比照。
另一方面, 当前中国“保密”的规模过大了,它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正逐渐超过它对国家带来的保护。有时候,“保密”成了保护部门利益以及某个官员个人利益的借口。
中国问题学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信息透明是中国政治改革应该迈开的第一步。
*学者:行政透明遭既得权力者阻挠*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它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第一步,而且是能够做得到的。信息公开应包括财政预算的公开,甚至官员的个人财产公开,以及媒体对腐败和黑暗的进一步自由报道,我认为都可以做到。”
他指出,行政透明所遇到的难题不是现行体制下做不到的,而是某些官员不愿去做,导致成为目前中国政治改革所遇到的难题,也是行政透明所遇到的难题,是既得利益者和既得权力者在阻挠。
《环球时报》的文章指出,政府公信力是中国全社会的资源,它不仅仅属于政府,它的上升和下降实际上也是社会的福祸。修复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应从全社会共同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做起。
胡星斗教授指出,中国的传统政治是暗箱政治,这种不公开的政治和我们当前政治改革提倡的信息公开的确是矛盾的,地方政府的确抵触。
他说,“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要领导一切。党委书记要一个人说了算,而且他还可以把很多事项列为机密。我们自称是人民主权的国家,人民当然就有权了解这些所谓的机密。”
*任意指控泄密造成诸多冤案*
“所以一个国家机密过多,而这些所谓机密又不是法定的、而是领 导人说了算,甚至各级领导人都可以说这是国家机密。那么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法制国家,可能会变成一个冤案遍地的国家,一个无法无天的国家。 ”
他说,中国有些人因持有或泄露国家机密的罪名而被判刑,“实际上普通百姓怎么可能掌握国家机密呢。很多人被判刑的所谓国家机密只不过是从互联网上打印下来的东西。结果指控他非法持有国家机密,这些都是很荒唐的。 ”
不过,《环球时报》还说,目前信息公开不足是现实,迅速全面公开,并以各国相应做的最好的例子作对比,中国社会很可能陷入混乱。
文章说,缩小“保密”范围,确需一个过程。舆论对问题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在发展及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成堆是必然的,社会不能发现一个问题就大惊小怪,就像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过严的苛求只会窒息他的精神。
*阳光政策可以减少罪恶*
胡星斗说,信息公开是政治透明的第一步,既是目前中国政府改革能够做到的,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三公”经费的公开应该说是近年来在实行透明行政方面迈出的步伐最大的一部分。
他认为,中国的确应当深化改革,实行阳光政策,阳光行政,信息公开,减少暗箱操作。只有把一切都晒在阳光下才能减少犯罪和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