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不能不思考张振武悲剧——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民国开国元勋张振武,如何从“首义元勋”沦为“民国元憝(首恶)”?是谁杀害了张振武?已有的定论都说,是黎元洪借刀袁世凯,或袁世凯利用黎元洪,合杀了张振武。这实在是一种只看表象的就事论事。真正的因由,我以为,其实张振武死于自杀——张振武自己害死了自己。证据有二:张振武死于自己是个“睁眼瞎”; 张振武死于“窝里冷”。
张振武死于自己是个“睁眼瞎”
子曰“君子有九思”时,首先强调要“视思明”——人有两种眼睛,思想上精神上的“视思明”比身体生理上的眼明更重要。但张振武偏偏在成为“首义元勋”后沦为“精神盲”。其虽然是个读书人出身,既曾在竹山县高等学堂、湖北省师范学校研习国学,又有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现代法律政治的西学背景,却一忘老子的“功成不居”——“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悖现代法治的基本底线:遵章守纪。
民国建立后,张振武一直沉迷于自己的赫赫大功——先有组织革命之功:1905年就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后又冒险返鄂,以执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为掩护,暗中组织地下反清革命团体,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精心帮办理财事务;1911年9月,成为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会议的重要骨干,内定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后,即回乡变卖祖产,筹措武昌起义革命经费。
后有发动和指挥武昌起义之功:1911年10月9日,孙武不慎引爆炸药泄露起义机密和党人名单后,清吏大肆缉捕枪杀党人,危难之中,张联络各方,当机立断,提前实施“武昌首义”,事成后又积极组建湖北军政府,以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胆识具奇。阳夏战争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振士气,三次印发《敬告我军人的白话文》等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汉口失陷,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青山、张公祠、梅子山、扁担山一带布置防御,并派员在前线招降北兵。汉阳危急,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直至全国声援胜利,被史家誉为创建民国功勋至伟的“辛亥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
但自古大功与大难只一步之差。张振武空读史书,不知功高难大,福兮祸所伏,反而居功自傲,恃功而骄,内外结怨,自然招来杀身之祸。
张振武的 “精神盲”更表现于不识大势——张只看到袁世凯与黎元洪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却不知袁黎二人有一点非常共识:皆害怕首义功臣“怙权结党,桀骜自恣”,“二次蠢动”。其时天下思乱——“全国各地由于欠饷和裁兵,游勇无归,所在谋变,此起彼伏。如驻宁的赣军、苏州的先锋营、滦州的淮军马队、洛阳的清军、芜湖的卢军,及通县、滁州、浦口、景德镇各地的驻军,以及奉天、山东、安徽各省会的防兵,均陆续哗变”。湖北首义之地,“辛亥革命有功官兵,更多恃功而骄,甚难节制。如襄阳府司令张国基不服编遣,攘杀调查专员。还有祝制六、江光国、滕亚纲诸革命功臣,以改革政治为号召,企图推翻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著名的楚望台军械所守兵亦发生兵变,主谋人风传就是张振武和其密友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因此,此时的袁世凯与黎元洪,都希望能借故刑一首义元勋而杀一儆百,稳定既得利益。而张振武偏偏在此时不知妥协宽容,伸颈送死于袁、黎——既以多次辱骂威胁黎元洪在前,又以“赴沪购枪,吞蚀巨款”,一再拒绝黎元洪副总统命令在后,更有扩张将校团,私办男女中学,自办《震旦民报》,形成文武双全的“军务长之凶焰,将校团之淫威”,让黎“爱既不能,忍又不敢”,以“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倡谋不轨,狼子野心,愈接愈厉”之口实,密电袁“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黎和袁二人分开,谁也不敢擅杀起义健儿张振武,但张振武让二人联合起来,自然死无葬身之地。
从张振武1912年春独自赴沪购军用品时与黎元洪的往来电报,可证张振武的确违背了“下级服从上级”的军纪,也背弃了“恭宽信敏惠”的为人之道。——自民国元年(1912年)1月27日,张振武先后自上海四次电黎:
1、1月27日张电黎——“现到机关枪七生点,五日本速射炮弹均全,商请邵保拨款,渠不承认,请速另汇八万五千两,找价免延认罚。哈喇呢雨衣已订万套,价五万两,十日内两交,亦祈汇款。”(1月29日黎复张电:“所购到鄂之枪,已经试验,均系废枪,不能适用,尚须速向该厂严重交涉退换。又据来电,所购枪炮子弹均已到沪,须汇款五万元,但不知所购之炮弹、机关枪及该枪子弹为若干?已付银若干?分别电复,即将所购之枪炮子弹全数运鄂,试验后,如能合用,再行交款,庶免受欺。”
2、2月5日张电黎——“枪炮验讫,因找价未清,致不能就江裕轮运上。此后沪船又须一律运兵往浦口、烟台各处,未便借用。查快利在鄂,请速饬来沪制造局接运。”(同日黎复张:“所购之机关枪果能适用,须迳运鄂,照价给款,无须通融借给。前所购之枪业已试验,内有坏枪三分之一,缺刺刀者三分之二,子弹因年久药性失效,不能用者三分之一,似此虚糜公款,咎将谁归?须将经手各事清理完结,迅速返鄂为要。”
3、2月6日张振武、陈宏诰联合电黎——“洋商固执不允运鄂找价,并将货物搬至岸上不交,立望电汇五万两,庶可早归。否则迁延枉费,不堪设想。至前购之枪,系丁复亲验无讹,缺失之处,应询丁君。此次枪弹由武验看,确系全新,运鄂如有不符,武负完全责任。”(2月7日黎电张:“电悉,足下购办军械,经手甚巨,仅据清册,恐难明晰,现正派员来沪接洽,务将所购军械,全数交清后再行北上为盼。”
4、2月9日张电黎:“电悉。武所购枪械、军衣、银照、杂件造具清册,并交陈宏诰等解回。枪械因所欠余款由谭人凤君交出,已分一半,作为救烟(台)扫北(方)之用。现两方面物件均已下船启行,可勿庸派员来申。”(2月11日陈宏诰电黎:“沪上购取衣物器械及清册,振武已交宏诰运回,今日开轮,途中因两次停轮,约七日方能到鄂。青电拟派员来,请免。振武订明日起程。”(12日黎复上海陈宏诰电:“电悉,现南北联合,烟台已无战事,张振武所购衣物器械,望全数运鄂为要。”)
上述往来电报中,可以看出张振武桀骜不听命令是证据确凿。尤其他敢于随便把所购军火分一半自予烟台扫北方,实为犯法。其飞扬跋扈,的确让人“忍又不敢”。
张振武死于“窝里冷”
黎袁二人敢于合伙擅杀辛亥元勋张振武,与张振武在革命党中也陷入孤立,大有关系——张振武与孙中山、孙武等革命党要人关系皆呈“窝里冷”。否则,黎袁还不至于对张立下杀手。
史料表明,孙中山曾当面批评张振武对黎元洪不尊重。“振武之诛”出现后,孙中山并不真气愤,反而帮助袁世凯说话。其在张振武一案出现后,立即致电黄兴——“上海黄克强先生鉴:到京以后,项城(袁世凯)接谈两次。……弟所见,项城实陷于可悲之境遇,绝无可疑之余地。张振武一案,实迫于黎之急电,不能不照办。中央处于危疑之境,非将顺无以副黎之望,则南北更难统一,致一时不察,竟以至此。自弟到此以来,大消北方之意见。且当速到,则南方风潮亦止息,统一当有圆满之结果。”
张振武不仅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关系如此冷淡,与直接上司孙武(军务部部长)的矛盾更突出——1912年8月上旬,黎元洪曾邀请湖北籍的参议员刘成禺和郑万瞻由北京返鄂,“调停孙武和张振武的嫌怨。”张振武在京遇害时,孙武也一同在京,因而史料中有“孙武因为和张有旧怨,此次张来京即被杀,外间人颇疑孙参与其事。”
细考张振武与孙武不和,起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孙武亲黎,所以和张水火。”黎元洪虽然是张振武硬拉出来逼任都督的,但其实张振武开始只是想让黎临时指挥战斗,并不赞成真让黎元洪长期当武昌革命军大都督,更不同意其为民国副总统。只是由于多数党人同意和守旧士兵拥戴,难于挽回。1912年10月20日中午,当黎还在忸怩作态推辞任都督时,张振武曾当面予以斥责;晚间,又大骂黎元洪不识抬举,声言不如就此杀掉,以免贻误后事。当年11月10日夜间,得知黎元洪收拾行李准备出走,张振武即与范直奔都督府,严责黎元洪不守诺言,为起义大局起见,止其出走,并吩咐甘绩熙、丁复二人:“我以都督交你二人,都督如走,惟你二人是问!”可是到12日黎明,黎元洪得到军务部部长孙武支持,仍率其亲信直奔葛店。张振武这时再扬言:“黎某如此畏缩,不如乘此另举贤能。”虽因大大敌当前,孙武等人不同意“大敌当前换帅”,但黎元洪从此对张日益滋长杀机。 并见机进一步离间张和孙武,终于逼得张振武拉拢江西援鄂军冯嗣鸿部,“暗煽将校团,乘机思逞”。
其次,张振武与孙武不和,有孙武在武昌起义打响时“病休无功”,后来却以资历和人望而位居于张振武之前有关。而“辛亥三武”以“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之序将张排为“末武”,也让“三武”之中唯一冲锋在前的张振武倍觉委屈。如此喜爱“论功行赏“,不懂“吃亏是福”,不甘当次席“末武”,张振武自然得罪众人,孤立于革命军中。若是孙中山、孙武等革命党要人与张振武亲密无间,若是张振武真正体会践行了老庄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黎袁二人断不会合谋害张。
由是观之,归根结底,张振武实为自杀——“睁眼瞎”和“窝里冷”害死了张振武!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不能不思考张振武悲剧——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民国开国元勋张振武,如何从“首义元勋”沦为“民国元憝(首恶)”?是谁杀害了张振武?已有的定论都说,是黎元洪借刀袁世凯,或袁世凯利用黎元洪,合杀了张振武。这实在是一种只看表象的就事论事。真正的因由,我以为,其实张振武死于自杀——张振武自己害死了自己。证据有二:张振武死于自己是个“睁眼瞎”; 张振武死于“窝里冷”。
张振武死于自己是个“睁眼瞎”
子曰“君子有九思”时,首先强调要“视思明”——人有两种眼睛,思想上精神上的“视思明”比身体生理上的眼明更重要。但张振武偏偏在成为“首义元勋”后沦为“精神盲”。其虽然是个读书人出身,既曾在竹山县高等学堂、湖北省师范学校研习国学,又有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现代法律政治的西学背景,却一忘老子的“功成不居”——“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悖现代法治的基本底线:遵章守纪。
民国建立后,张振武一直沉迷于自己的赫赫大功——先有组织革命之功:1905年就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后又冒险返鄂,以执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为掩护,暗中组织地下反清革命团体,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精心帮办理财事务;1911年9月,成为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会议的重要骨干,内定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后,即回乡变卖祖产,筹措武昌起义革命经费。
后有发动和指挥武昌起义之功:1911年10月9日,孙武不慎引爆炸药泄露起义机密和党人名单后,清吏大肆缉捕枪杀党人,危难之中,张联络各方,当机立断,提前实施“武昌首义”,事成后又积极组建湖北军政府,以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胆识具奇。阳夏战争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振士气,三次印发《敬告我军人的白话文》等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汉口失陷,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青山、张公祠、梅子山、扁担山一带布置防御,并派员在前线招降北兵。汉阳危急,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直至全国声援胜利,被史家誉为创建民国功勋至伟的“辛亥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
但自古大功与大难只一步之差。张振武空读史书,不知功高难大,福兮祸所伏,反而居功自傲,恃功而骄,内外结怨,自然招来杀身之祸。
张振武的 “精神盲”更表现于不识大势——张只看到袁世凯与黎元洪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却不知袁黎二人有一点非常共识:皆害怕首义功臣“怙权结党,桀骜自恣”,“二次蠢动”。其时天下思乱——“全国各地由于欠饷和裁兵,游勇无归,所在谋变,此起彼伏。如驻宁的赣军、苏州的先锋营、滦州的淮军马队、洛阳的清军、芜湖的卢军,及通县、滁州、浦口、景德镇各地的驻军,以及奉天、山东、安徽各省会的防兵,均陆续哗变”。湖北首义之地,“辛亥革命有功官兵,更多恃功而骄,甚难节制。如襄阳府司令张国基不服编遣,攘杀调查专员。还有祝制六、江光国、滕亚纲诸革命功臣,以改革政治为号召,企图推翻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著名的楚望台军械所守兵亦发生兵变,主谋人风传就是张振武和其密友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因此,此时的袁世凯与黎元洪,都希望能借故刑一首义元勋而杀一儆百,稳定既得利益。而张振武偏偏在此时不知妥协宽容,伸颈送死于袁、黎——既以多次辱骂威胁黎元洪在前,又以“赴沪购枪,吞蚀巨款”,一再拒绝黎元洪副总统命令在后,更有扩张将校团,私办男女中学,自办《震旦民报》,形成文武双全的“军务长之凶焰,将校团之淫威”,让黎“爱既不能,忍又不敢”,以“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倡谋不轨,狼子野心,愈接愈厉”之口实,密电袁“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黎和袁二人分开,谁也不敢擅杀起义健儿张振武,但张振武让二人联合起来,自然死无葬身之地。
从张振武1912年春独自赴沪购军用品时与黎元洪的往来电报,可证张振武的确违背了“下级服从上级”的军纪,也背弃了“恭宽信敏惠”的为人之道。——自民国元年(1912年)1月27日,张振武先后自上海四次电黎:
1、1月27日张电黎——“现到机关枪七生点,五日本速射炮弹均全,商请邵保拨款,渠不承认,请速另汇八万五千两,找价免延认罚。哈喇呢雨衣已订万套,价五万两,十日内两交,亦祈汇款。”(1月29日黎复张电:“所购到鄂之枪,已经试验,均系废枪,不能适用,尚须速向该厂严重交涉退换。又据来电,所购枪炮子弹均已到沪,须汇款五万元,但不知所购之炮弹、机关枪及该枪子弹为若干?已付银若干?分别电复,即将所购之枪炮子弹全数运鄂,试验后,如能合用,再行交款,庶免受欺。”
2、2月5日张电黎——“枪炮验讫,因找价未清,致不能就江裕轮运上。此后沪船又须一律运兵往浦口、烟台各处,未便借用。查快利在鄂,请速饬来沪制造局接运。”(同日黎复张:“所购之机关枪果能适用,须迳运鄂,照价给款,无须通融借给。前所购之枪业已试验,内有坏枪三分之一,缺刺刀者三分之二,子弹因年久药性失效,不能用者三分之一,似此虚糜公款,咎将谁归?须将经手各事清理完结,迅速返鄂为要。”
3、2月6日张振武、陈宏诰联合电黎——“洋商固执不允运鄂找价,并将货物搬至岸上不交,立望电汇五万两,庶可早归。否则迁延枉费,不堪设想。至前购之枪,系丁复亲验无讹,缺失之处,应询丁君。此次枪弹由武验看,确系全新,运鄂如有不符,武负完全责任。”(2月7日黎电张:“电悉,足下购办军械,经手甚巨,仅据清册,恐难明晰,现正派员来沪接洽,务将所购军械,全数交清后再行北上为盼。”
4、2月9日张电黎:“电悉。武所购枪械、军衣、银照、杂件造具清册,并交陈宏诰等解回。枪械因所欠余款由谭人凤君交出,已分一半,作为救烟(台)扫北(方)之用。现两方面物件均已下船启行,可勿庸派员来申。”(2月11日陈宏诰电黎:“沪上购取衣物器械及清册,振武已交宏诰运回,今日开轮,途中因两次停轮,约七日方能到鄂。青电拟派员来,请免。振武订明日起程。”(12日黎复上海陈宏诰电:“电悉,现南北联合,烟台已无战事,张振武所购衣物器械,望全数运鄂为要。”)
上述往来电报中,可以看出张振武桀骜不听命令是证据确凿。尤其他敢于随便把所购军火分一半自予烟台扫北方,实为犯法。其飞扬跋扈,的确让人“忍又不敢”。
张振武死于“窝里冷”
黎袁二人敢于合伙擅杀辛亥元勋张振武,与张振武在革命党中也陷入孤立,大有关系——张振武与孙中山、孙武等革命党要人关系皆呈“窝里冷”。否则,黎袁还不至于对张立下杀手。
史料表明,孙中山曾当面批评张振武对黎元洪不尊重。“振武之诛”出现后,孙中山并不真气愤,反而帮助袁世凯说话。其在张振武一案出现后,立即致电黄兴——“上海黄克强先生鉴:到京以后,项城(袁世凯)接谈两次。……弟所见,项城实陷于可悲之境遇,绝无可疑之余地。张振武一案,实迫于黎之急电,不能不照办。中央处于危疑之境,非将顺无以副黎之望,则南北更难统一,致一时不察,竟以至此。自弟到此以来,大消北方之意见。且当速到,则南方风潮亦止息,统一当有圆满之结果。”
张振武不仅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关系如此冷淡,与直接上司孙武(军务部部长)的矛盾更突出——1912年8月上旬,黎元洪曾邀请湖北籍的参议员刘成禺和郑万瞻由北京返鄂,“调停孙武和张振武的嫌怨。”张振武在京遇害时,孙武也一同在京,因而史料中有“孙武因为和张有旧怨,此次张来京即被杀,外间人颇疑孙参与其事。”
细考张振武与孙武不和,起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孙武亲黎,所以和张水火。”黎元洪虽然是张振武硬拉出来逼任都督的,但其实张振武开始只是想让黎临时指挥战斗,并不赞成真让黎元洪长期当武昌革命军大都督,更不同意其为民国副总统。只是由于多数党人同意和守旧士兵拥戴,难于挽回。1912年10月20日中午,当黎还在忸怩作态推辞任都督时,张振武曾当面予以斥责;晚间,又大骂黎元洪不识抬举,声言不如就此杀掉,以免贻误后事。当年11月10日夜间,得知黎元洪收拾行李准备出走,张振武即与范直奔都督府,严责黎元洪不守诺言,为起义大局起见,止其出走,并吩咐甘绩熙、丁复二人:“我以都督交你二人,都督如走,惟你二人是问!”可是到12日黎明,黎元洪得到军务部部长孙武支持,仍率其亲信直奔葛店。张振武这时再扬言:“黎某如此畏缩,不如乘此另举贤能。”虽因大大敌当前,孙武等人不同意“大敌当前换帅”,但黎元洪从此对张日益滋长杀机。 并见机进一步离间张和孙武,终于逼得张振武拉拢江西援鄂军冯嗣鸿部,“暗煽将校团,乘机思逞”。
其次,张振武与孙武不和,有孙武在武昌起义打响时“病休无功”,后来却以资历和人望而位居于张振武之前有关。而“辛亥三武”以“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之序将张排为“末武”,也让“三武”之中唯一冲锋在前的张振武倍觉委屈。如此喜爱“论功行赏“,不懂“吃亏是福”,不甘当次席“末武”,张振武自然得罪众人,孤立于革命军中。若是孙中山、孙武等革命党要人与张振武亲密无间,若是张振武真正体会践行了老庄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黎袁二人断不会合谋害张。
由是观之,归根结底,张振武实为自杀——“睁眼瞎”和“窝里冷”害死了张振武!
2011年12月9日于深圳早叫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