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近继“蒙牛”奶、食用油被检出含“黄曲霉素”等致癌成份后,安徽利辛县又爆出不法商贩将猪血浸入福尔马林液,冒充“鸭血”出售的事件。有学者指出,追求金钱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官僚体制,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二报道,安徽省利辛县公安和工商部门近日接到公众举报,联手侦破一起制售甲醛超标4百余倍的“甲醛猪血”案件。当地顺河路农贸市场的两名黑心商贩将猪血兑入含高比例甲醇的福尔马林液,浸泡数小时之后,再冒充“鸭血”出售。一年多期间,竟有超过10余吨这种“甲醛猪血”流入市场而无人过问。
随着近期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连续曝光,不法商贩添加到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黄曲霉素”及 “甲醛”等,令人触目惊心更危害到众多消费者的健康。
中国民间非营利机构“深圳当地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在食品行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等种种监管漏洞背后,食品安全危机反映出中国社会过度追求金钱效益的恶果:
“从最近发现的甲醛猪血之前的蒙牛牛奶、双汇火腿问题、东莞发现的棉籽油作为花生油出售。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在过去30年中国过分强调了经济的发展。所有的声音都是告诉人们要赚钱才能成功。在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方式,能挣到钱就是英雄这种大的环境下。对人的生命安全重视就没有起到作用。”
刘开明以中国“蒙牛”奶品的出口及与内销产品检测结果不同为例说,中国企业并不是没有能力保证产品质量,但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与政府监管部门行政不力有直接的关系:
“蒙牛出口到香港完全是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有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不能一味地指责商家谋财害命。最重要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出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监管部门没有把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放在心上。我们看到很多的质检部门去检测是收钱的,收费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跟质检部门通过腐败和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掩盖它的问题,蒙混过关,形成官商一体的对消费者的一种共谋的侵害。”
新华网的报道说,近日利辛县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将这起“甲醛猪血”案犯罪嫌疑人拘捕归案。而理应对保护市场食品安全承担主要责任的有关工商、质检部门却在事后表示,犯罪嫌疑人的加工场所位于城乡接合部偏远地段,不易察觉,另外,由于摊贩流动性大,市场商品繁多,执法人员难以监督检查。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表示,与“甲醛猪血”案件类似,中国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目前仍依赖公众举报,而政府监管部门的官僚行政更导致了此类案件的屡禁不绝:
“有那么多的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它们是拿了纳税人的钱供养他们。他们有责任保障民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但是现在所有的监管机制里面,没有钱的事情是没有人去做的。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就会出现大量监管的漏洞。而一旦出现监管漏洞的时候,没有领导的责任。监管部门没有责任,没有人受到处罚。党政部门不允许媒体去深究蒙牛食品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的借口说是保护民族企业。所以不允许来深究。等于是帮助企业逃避责任。所以,在整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面,出现目前这种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其根源是生产环节的漏洞,还是社会管理机制的缺失?加拿大艾伯塔大学中国学院的姜闻然教授认为,中国在其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确实衍生出了不择手段、缺乏良知底线的商人。但也正是由此,才更需要从法制的社会管理角度,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立法有很多发展。但是检测机构和司法机构不能完全独立于官僚体制机构。这是中国的体制改革的弊病之一。为了进一步改善促进将来的司法独立,检测机构能够不受官僚机构特别是一党制的影响,公众舆论的监督非常重要。这就是提到了一个政治体制的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大众老百姓每天生活问题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要有一个更开放的媒体,能够造成一种娱乐和公众监督。在这种监督下,司法机构和政府官员都必须能够及时被曝光,被纪检。除了硬性的规则性的发展以外,在人的价值观以外还要提高人的意识水平。”
中国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张勇星期二在“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会议”上也表示,目前中国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案件总量大,特别是在相继发生“瘦肉精”、乳制品有害物质超标和“地沟油”等问题上,公众反应强烈,导致消费者普遍对食品安全深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