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民主社会主义论坛”的研讨会,近期最争议性的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出席发言,引来了不少揣测。

(注:本文发表在《新纪元周刊》第36期的焦点新闻栏目,讲述十七大前中共党内改革派赴港参加一个研讨会,发表推进中共党内改革的言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争议。)

十七大前香港民主论坛惹多方揣测

九月七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民主社会主义论坛”的研讨会,近期最争议性的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出席发言,引来了不少揣测。

文 ◎ 吴雪儿 图 ◎ 新纪元



贾甲说:共产党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维护共产党的利益,而不是站在人民利益上,现在老百姓已经忍无可忍,共产党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九月七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民主社会主义论坛”的研讨会,主办单位是《明报月刊》。在十七大召开的前夕,在香港这个大陆的特区举行一场讨论体制的研讨会,加上讲者中包括了近期最争议性的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引来了不少揣测:莫非中共在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现实变化,回应民众的强烈诉求,准备政治改革?

今年二月,国内月刊《炎黄春秋》刊登了谢韬的一篇名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的文章。

文章中,谢韬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共产主义大目标,这是一个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年提出来晚年抛弃的命题:“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

谢韬又对共产主义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我常常想,德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马克思,俄国人是不是应该比我们更懂得列宁,就像我们比外国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样。为什么德国人扬弃了的马克思主义不适合现实生活的部分、为什么俄国人抛弃了的列宁主义,而我们要当作神物供奉着?当作旗帜高举着?”

谢韬认为,一个制度好不好,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中国的制度不能够阻止把五十万人打成右派,不能阻止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疯狂。当法西斯式的文革废止中国宪法,停止议会活动的时候,中国的制度没有任何反抗。他在文中呼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拖延,又呼吁胡锦涛和温家宝要大胆直言,不要回避争论。

文章引起了多方的讨论,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高层让谢韬文章引发的争论持续,多家党报党刊加入议论。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谢韬一开始说:“中国一句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多少年来中国分析历史朝代得失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说,过去中国实行这套制度是苏联模式:“苏联共产党前领导人总结苏联的解体,三个垄断导致苏联解体:财产、权力、政治,今天我们也是财产、权力、政治的垄断,但表现得更加露骨、更加粗暴。”

谢韬又说: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不能急、不能等、只有促,从上面促进领导人接受历史的反思。共产党要向民主宪政方向前进,如果方向正确,慢步前进,可能要二、三十年之后才可以看到民主的曙光。

研讨会上的另一位倍受瞩目的人物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原中国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
 



图右:九月七日“民主社会主义论坛”研讨会上的另一位倍受瞩目的人物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原中国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

新闻署署长突探访

在会上,杜导正提到在谢韬文章发表后,在今年的四月三日,新闻署署长龙新民突然给他打电话,并到他家来:“坐了一个小时,前面半小时都是客气话、套话,后来半小时说到主题,大意是,中央就要开十七大,也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炎黄春秋》反映比较大,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说完后,我说,我懂了。”

他又提到来自中南海的可靠消息:“对谢的文章,第一不要转载,第二不要批判,第三不要争论,最后附加一条,可以表态!”

十七大要面对议题

对于国内对体制改革的意向有多强,去年十月在台湾寻求政治庇护,与中共公开决裂的中共高官贾甲说,这是中共这次十七大不能回避的议题:“中华大地每天都在改革,共产党的改革是受到人民的推动,或者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它的局部利益,而进行它们的改革……温家宝、胡锦涛都讲了(要体制改革),不要说一般的党员干部。”

他说:“八九年六·四,为什么改革没有成功,是因为大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现在不同了,不只是中国人民认为共产党是错误的,连共产党本身的老干部也都认为这个独裁统治必须要改革。”贾甲认为,中国若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年都过不去。

贾甲认为,中共十七大前允许社会讨论谢韬的文章,又在香港出现这么一个论坛是出自于中共的需要:“它(中共)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也是因为党内也有这个压力……共产党的一党专制,是越走越难走、没有路走,所以才有香港这个政治体制改革的研讨会。”

漫长改革路是谎言

对于谢韬提到中国可能要等二、三十年之后才可以看到民主的曙光,贾甲说:“这是错误的。这是站在共产党利益上所提出的。”他说,中国若进行真正的体制改革,两、三年就完成,不可能拖得那么长。要拖二、三十年的改革并不是实质的改革:“你(百姓)愿意怎么做,跟我(当官)没有关系,那时我已经不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