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媒体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分化与矛盾的积累,使改革共识趋于破裂。有评论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迷失了政治民主化的方向。

今年2月19号是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逝世15周年。广东的《南方都市报》发表纪念社论称,15年来,在邓小平留下的众多精神遗产中,最频繁被提起的是他1978年对改革开放的推动,而他发表于20年前的“南方谈话”,将中国经济带出了低潮阶段。文章认为,今天的中国与1978年和1992年后比较,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随着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和矛盾的积累,改革的共识正趋于破裂,政府已嵌入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利益网络,要继续推动某些垄断领域的市场化并开启社会改革,面临的阻力今非昔比。

目前中国社会是否存在改革共识呢?香港的评论人士何亮亮认为,安于现状、避免触动自身利益的观念已经基本构成了当前中国的另一种社会现状:

 “《南方都市报》指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改革的共识。但是没有改革共识是不是说中国社会的这些利益集团或者是中共不知道现在中国可能潜伏着很大的危机?我相信其实他们都知道。但是谁也不愿意采取行动,因为改革确实也就是《南方都市报》说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网。它们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就是要维护现在这个政权,要维护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不要说大的改变连小的改变都不能够同意。然后这个局面能够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直到维持不下去。那么我想这就是中国当前的现实。”

就邓小平逝世15年后的中国现状,旅居美国的原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严家祺认为,如果说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存在对改革开放的共识,那更多是寄希望于经济改革的成功能够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影响,而这一方向性的共识在当前的中国显然已经迷失了:

 “邓小平的目标当时说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这个目标是走向资本主义。而且这个资本主义在这15年中间,走上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的道路。至于马克思时代的那种资本主义的弊病在今天的中国就空前地发展,而且越来越暴露出来,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以及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而有这些弊病中国还说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改革什么?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不清楚,只是讲改革,那当然就是方向不明。”

《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认为,与此前的经济改革类似,政府需要的在观念上发生转变并给予民间更大的社会空间,而走在又一个十字路口的中国不能因为改革阻力巨大,就放弃改革甚至倒退。

严家祺强调,中国极少数既得利益者正是阻碍社会变革的主因,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也必将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中国的问题不是一般利益集团。而是中国的财富属于很少的一些人,大概占1%还不到,0.4%,占有中国70%以上的财富。这种两极分化同欧洲、美国相比是严重得多。这种情况下中国政治改革的阻力主要是这0.4%的人。他们只要维持稳定,只要维持他们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的财富。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政治改革要进行的话,首先的第一点就要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但是实际上今天完全没有依法治国。一个国家出现这种情况。没有民主,在一定情况下,一段时间里面经济是可以发展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受到阻力,群众性的反抗就要更进一步地发展。”

香港评论人士何亮亮认为,中国的改革一方面面临共产党对多党民主机制的抵制,另一方面,垄断性经济利益集团更惧怕体制变革对自身利益的影响。而预计在今年中共十八大上接任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是否具备邓小平那样的改革魄力,目前尚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