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政治镁光灯下表演了四年之久的薄熙来,突然从重庆舞台上销声匿迹了。对此,中共高层至今也没有给出正式解释。温家宝说,此事“一定要给人民以交代”,但“人民”却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其实,薄熙来到底为何被去职,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了。以我之见,这一事件,给中国的政治发展,已经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认识这些意外收获极其对未来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目前,海内外不少学者和分析人士正在逐渐达成共识:薄熙来下台不等于改革派上台;胡锦涛打左不等于中共向右转;极左派日子难过,不等于自由派日子好过。但是现在有一些迹像显示,中国民众对薄熙来突然下台的强烈反响,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正面效果:他们要求言论自由,要求开放网禁,要求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而不是向后到退。
我说这些收获是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所有这些明确的或并不十分明确的政治诉求,统统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而决定把薄熙来突然免职的胡温习,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打算,要在上述几个方面,开政治之闸门放改革之活水。
譬如,右派为左派要言论自由。民间学者和自由派人士指出,薄熙来和极左人士的言论自由,就像自由派人士一样,都应该受到保护。艾未未说,所有言论都受保护才叫言论自由;胡少江说,即便薄熙来的公民权利也应该捍卫。这倒不是自由派人士故作矫情,刻意证明自己心胸宽广,而是本应如此,如果自由派连这点心胸都没有,谈何普世价值?
胡锦涛当政后,实施宁左勿右的治国政策,对右翼异议人士严加打压,比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对左翼,从来是睁一只眼闭一眼。这次借薄熙来事件,胡封闭左派网站,消除左派声音,他如此左右开弓,所为何来?我以为,他其实并非刻意打压左翼,只是为了防止左派把言论变成行动,诸如孔庆东号召上街支持薄熙来,张宏良发表类似行动纲领一样的东西,都不被胡锦涛所喜。虽说言论自由一直列在中国宪法第35条,但历届中共当局从未兑现过。这次胡锦涛打压左派,遭到自由派人士的批评,能否促使中共在兑现其承诺方面有所突破呢?这需要进一步观察。
再如,自从王立军事件发生以来,大陆网站借机闯关,频打擦边球,挑战互联网封锁,这对开放网禁,有积极的促进意义。2月21日,赵紫阳的名字出现在百度百科,点击率达200多万,一些“天安门事件”、“六四事件”、“六四学生运动”等历史图片也出现在百度网,甚至包括坦克车开入长安街以及天安门广场的民主女神照片。此外,2004年北大教授焦国标发布的《讨伐中宣部》也被部分解禁,经常批评薄熙来的姜维平也被百度松绑。当然,这并不等于中共要开放网禁。大陆的网管和网监部门有20几个,譬如信息产业部、国安办、国务院新闻办等,早已靠钳制言论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要破除他们的盘根错节的利益,达到言论和声音多元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薄熙来下台,对习近平等下一代中共领导人具有警示作用,即,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一些民间学者指出,像薄熙来那样的藐视法制、滥用权力等文革式的极左方式,对中国政治发展危害最大,因而决不能再搞。值得警惕的是,根据张木生的屡次讲话,习近平等新一代中共领导人上台后可能会推出新民主主义的执政理念及其相关政策,而他们的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农联盟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如果向左多偏一点,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外界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一直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然而,这次薄熙来下台及其代表的极左思潮的萎缩,和中国民众的反映,就像是黑暗隧道的尽头,出现了一缕亮光。虽然我们不应过度乐观地解读薄熙来下台,但是,其间反映的汹涌澎湃的中国民意及其代表的方向,则不应小觑。我相信,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将会在促进中国政治发展方面,扮演越发吃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