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副市长王立军2月“出事”率先“亮相”,牵引出市委书记薄熙来、其妻子谷开来、其子薄瓜瓜、英国商人海伍德等多位“新闻人物”“闪亮登场”。而最新一位,就是重庆居民王康。王康何许人?
*爆料者王康*
本来中国当局将薄熙来、王立军“拿下”是当政治案子来办,但是,由于英国商人海伍德之“暴死”,当局又把谷开来和薄家勤务张晓军办成了刑事案。海外媒体说,如果发现薄熙来也同此案有牵连,那么,其政治生命完结自不在话下恐怕肉体生命也有告一段落的危险。
4月10日中南海正式宣布将薄熙来“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拿下后,不少海外媒体涌到重庆实地采访,希望能抓到“独家”。英国几家大媒体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还有路透社还有美联社都到重庆采访了王康,并对外“爆出”很多“猛料”,而这些消息,从王立军2月6日进入美领馆以来,北京对外发布有关王立军和薄熙来案的正式消息可谓惜墨如金,鲜有涉及。
中国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4/9)曾说:大道不畅,小道必猖。那么,现在中国的“官方正式消息很少”,小道消息就必然大行其道,而重庆居民王康的“消息”,就正好补充了这个市场空缺。
王康接受路透社采访,外界首次得知:“薄熙来夫妇的关系多年来一直不正常,而谷开来曾与海伍德关系甚密。”王康对泰晤士报说:谷开来与海伍德之间‘绝对’有超乎友谊的关系。王康对每日电讯报说:海伍德曾威胁谷开来要公布她向海外转移巨额资产的行为;王立军向薄熙来告发谷开来参与杀害伍德,薄熙来一怒之下解除王立军公安局长的职务。
王康还告诉《每日电讯报》,目前至少有39名政商人士因与薄熙来关系匪浅而遭到拘押,其中包括中共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夏泽良以及大连实德“失踪”的老总徐明。
德国之声(4/20)援引王康话说:“谷开来作为一个女人,50几岁了,如果她的家庭生活不像薄熙来宣称的那样幸福,相反是有很多痛苦、苦闷、焦虑和压力,她总要找一种方式让自己解脱。这个倒 霉的英国人(海伍德)刚好在人性的问题上做了牺牲品。”他说:”谷开来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我并不认为她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权力腐化人,一个腐化的丈 夫不可能给妻子带来真正的幸福吧?权力太绝对之后,一定会毒化这个家庭。它很难让这个家庭保持一种正常的平静的生活。”
王康对海外媒体说,他其实并不认识薄家,只是多年前和薄熙来父亲、中共元老薄一波有过一面之交:20年前,他为重庆电视台电视片《大道》写解说词,台里想请薄一波题词,薄一波请王康进其中南海办公室,“和他见了一面,讨论了一些事。”
王康还对记者说,他对现实政治并不太关心,而且还是个(和薄家)“隔得很远的人,只不过刚好我有一个消息来源,知道有关的一点消息而已。”
台湾的《中国时报》说王康有许多文化头衔。而英国这些大媒体则说王康是“消息人士”、“重庆商人”、“重庆学者”。王康自称是民间思想家,就是“‘民间’有思想的一个家伙”。
王康到底是什么人?
北京学者余世存曾撰写一文:王康其人,翔实介绍了王康其人、其风格、其思想。
*布衣王康*
王康的确是民间人士。被百度百科誉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的余世存说,王康是个“布衣”(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2001年5月,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公告首届当代汉语贡献奖,王康是首届得主之一。学术委员会公布的授奖辞是:王康先生怀抱理想主义,他以布衣之身忧国忧民,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启示,对于中国的统一前景的展望,在小范围内流传,影响了年轻一代学人。
*“黑五类”王康VS太子党薄熙来*
王康和薄熙来同龄。都是中共建政那年(1949)生,也就是后来流行的“解放”、“建国”这样名字的那一代。不同的是薄熙来出生在北京、其父是中南海高官,而王康出生在重庆,其父是国民党小职员“历史反革命”。
195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的王康的父亲被捕入狱,罪名是“在川大读书时跟踪某地下党员同学”,1957年出狱。 1982年,王康父亲在滩子口木材加工厂“退休”,其工龄仅有四年。
北京学者余世存说,后来,其“历反”问题得以“改正”。其档案中历史反革命罪状竟无任何证据。所属单位政工人员说,可能是弄错了。王康后来回忆说他父亲在临终前,“他慢慢抓住我的手,好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人是最不好的动物,最不好的动物也比人好。吸了两口水,艰难地咽下, 又说,生为一个中国人,实在太惨了。余无所思,但求早死,这是他最后的念头。”
*“良心”王康当过刘宾雁助手*
邓小平再次上台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王康考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余世存说:“他在西师组建了一个哲学小组。小组虽然没有坚持下去,但王康个人已经深信不疑,他们正在上天注目之中,秉承天意,践行天意。”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老三届”都知道,当时,学生思想异常活跃,各高校都成立了很多这样的学习小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绝大多数都“夭折”了。
大学毕业后,王康被分到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但是,“诗书满腹”的王康不安于此岗位,余世存说,“他在假期自费到北京做了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先生的助手。”
刘宾雁是中国著名记者,最知名的不同政见者之一,曾被邓小平点名批判,和方励之、王若望因“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一起被开除党籍。刘宾雁在1989年天安门民运前一年到美国访问然后就被迫流亡17年直至2005年美国去世,享年80岁。
*商人王康*
王康后来下海经商。但由于其书生气,余世存说:“最后的结果,他的陪都文化研究中心和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还在,只是他一人和 三、四员工撑着而已。”
当然,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到今天,王康起码在重庆还有自己的办公室,还可以在里面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余世存援引了解王康的散文作家魏真的话说,王康是“最浪漫最华美的中国人。”
*自由人王康*
余世存说,中国这样的社会有一批“三帮分子” (帮忙帮闲帮凶),“他们在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追随并论证一元的正当性,最终毁掉的是二元乃至多元的存在以及其共处依存的效用,他们最 终打压了我民族自由的精神。”其结果就是 :精英患上“犬儒病”,民众患上“冷漠症”。
“全社会对自由独立人格的避而远之、视而不见和冷漠, 使得民族最优秀的个体总是得不到回应、声援,得不到展开的可能。时过境迁,犬儒者们又会百倍热情地给予前贤以怀念。现实对龚自珍、陈独秀、高尔泰们的态度 即是如此,尽管历史已经还给了龚自珍、陈独秀、高尔泰们以无上的荣誉。 ”
他说:“王康即是乡愿犬儒的年代里又一个自由的人格”。
*能折腾的王康,其家成重庆“旅游点”*
余世存说,王康有过许多朋友,不少人还做了高官、发了大财,但大多看着王康“折腾”,也有人看着王康山穷水尽时“给他一点帮助,看他独自前行。”
但是,王康自得其乐,更为随性,“随着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的介入,王康为更多的人认识,借助于口耳相传,王康成了精英权贵、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们游历重庆的一个旅游景点。有人也专门坐飞机去重庆去看王康。于是,王康在重庆的生活,也多了一种倾听。”。
有个例子最鲜明展示了王康的个性:“当一个读书极富的年轻记者飞到重庆,到王康的小公司采访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对政治没有兴趣’,王康的回应是‘那你现在就给我滚!’。当来访者在王康的办公室里高谈阔论半天,轮到王康表示,他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不喜欢你。”
*媒体“红人”王康*
其实,并不是这次薄熙来事件才使得王康成为媒体“红人”。早在2005年,余世存说,《南方人物周刊》的编辑们在策划“最有味道的四川人”时,就把王康列入候选人名单,“王康是入选中唯一的布衣。”
*思想家王康*
几年前,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就撰写了一个《零八宪章》,撰写人之一刘晓波因此被判重刑。就在二十年前,王康也曾撰写过《中国改革宪章》。
中国百度百科这样介绍王康的思想作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布衣之身撰写“中国改革宪章”,名动京畿;九十年代初再以《大道》为题,撰写叩问“中国往何处去”之五集政论片,论者称为“冷战结束 后对中国道路运思甚深的先知式作品”。同期有长篇诗评《俄罗斯启示》传布四方。抗战胜利50周年以九集电视片《抗战陪都》倾服众多业内人士;60周年又组 织巨型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尚未问世,已臻不朽。对中美关系、台湾悬案、中日现状以及马克思主义、港台新儒家皆有独到心得,自谓“人世”未尽解,而 “天命”已略知。”
不过,在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已经查不到这“中国改革宪章”原文。
*关注现实政治的王康*
王康日前对德国之声说,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薄熙来案的内情,只不过不想说出来。“我觉得中国人说中国的事情不应该吞吞吐吐。薄熙来这个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命运太不关心,主要是重庆的知识界。比如唱红,很多人都有看法,但是不敢说或者不原意说,打 黑也同样如此。如果知识分子总是察言观色看风向,那算什么呢?”
*“唱衰”薄熙来的王康*
王康认同北京扳倒薄熙来的行动。他为此感到“庆幸”。他说,薄熙来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和北京的那些高官们有明显的区别,他有强烈的人生抱负,他有着自己对中国未来道路的思考。但是,薄熙来基本的理念是错误的,他误判了中国。”
王康对德国之声说,中国30年改革开放确实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深 刻的危机,但是解决危机的方式不是薄熙来的方式。如果重庆模式带到北京去,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在中国肯定是一场灾难。“不会是文革的简单重演,但本质上是一场新的文革。”
王康认为,薄熙来倒台,使中国“躲过一劫”。他说,这会给六四以来中国“23个年头沉闷的政治局面带来一种破局”,“薄熙来在重庆的戏已经演完了,复辟毛泽东的戏演完了。也就是中国走毛泽东回头路在重庆被终止下来,我相信在全国也会终止下来,我相信中国躲过了一劫。 ”
至于他如何能得到这么多“机密信息”并能如此轻松地“爆料”?王康说:“我这个态度本身比我讲话的内容,我觉得更重要。现在我是不是受到(官方的)压力,我不会直接地告诉你,请你理解。”
*差点被美国拒签的王康*
王康在2008年曾来美国访问,但是,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办签证时,差点被拒签。王康朋友毛喻原曾在其博客上记载了这段故事 :他们到了美领馆后,接待他们的是一名女签证官。女签证官粗略翻了一下递上去的材料后大睁眼发问:
“你的固定工作及收入证明呢?”
王康回答:“没有,No。”
签证官又问:“你的银行存款证明?”
王康:“没有,No。”
签证官再问:“那你的房产证明呢?”
王康还是回答:“没有,No。”
女签证官纳闷了:“既然你什么都没有,那还跑来签什么证呢?”
毛喻原说,签证官话音一落,王康立刻用眼睛死死盯着她,中气十足地对她说:“是的,你说得不错。我没有固定工作证明,没有银行存款证明,也没有什么房产证明,但我有这个。”他指着自己硕大的脑袋——不,具体说是指着自己那一溜发光的额头——铿锵有力地对她说:“我有这个,我有头脑,我有思想,我有价值观。”
“当时就把签证官给愣住了。王康继续说:‘我不仅要告诉你,我有思想,有价值观,而且还要告诉你,我这种思想与价值观与我们国家现时信奉的那种思想与价值观是 相互抵牾,水火不容的。正因为相互抵牾,水火不容,所以我生活在现时的这个国家,才没有固定的工作,既没有银行的存款,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而这是最合乎常 理,最合乎逻辑与因果之事。你懂吗?在我们国家,只有狡猾的人和愚蠢的人才能顺谋‘正业’,飞黄腾达,风风火火,而乐此不疲。正直的家伙都被当成了傻瓜 蛋,作了废旧处理。如果你不懂,那就请你去问你们的头儿。”
结果是:签证官拿着王康的申签材料进了领事馆的里屋。“ 五小时后,女签证官从里面出来,拿着已签的护照对王康说:‘欢迎去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