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国家机关吃空饷问题愈发严重。有媒体最近报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一方面人员超编200%,另一方面,却有退居二线官员占着编制,不上班也仍然领取在职工资。
北京出版的《中国青年报》7月5日报道说,湖北武穴市官方网7月2日发布声明说,针对网络反映的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编200%的情况,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成立调查专班,于7月2日下午到市教育局调查相关情况,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武穴市教育局局长王卫平表示,局机关确实存在超编的情况。他也正在想办法处理。为激发干部的积极性,武穴市教育局于2011年进行了相应调整,让30个年龄在50岁以上的干部退居二线,这部分人只在高考、中考工作任务重时回单位参与工作,他们的编制保留,平时不上班工资照发,并享受各种津贴。
但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退居二线”之后,占着编制,工资照发而且享受在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并不是武穴市教育局独有的现象。
今年5月,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机关报刊登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曝光和公示了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就有“中层正职退居二线”,不上班却照常拿工资的。湖北某县一位正科级干部介绍说,他们那里现在的情况是,县一级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到了53岁就必须退居二线,因为还没到退休年龄,一般会被安排到另一个岗位上去。这些岗位往往比较清闲。同时,他们继续占着单位编制,不管是不是上班都照样拿工资。
报道引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梅赐琪的话说,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机关“吃空饷”问题,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类是“占坑”,一些干部亲属利用各种关系,人不上班,占据编制占;另一种是“挪坑”,就是“退居二线”的干部,继续占编制,不上班也可以拿工资。在目前中国近乎终身制、封闭、名义低薪的官员体制之下,如果官员长期滞留在一个岗位,就会影响到其他干部的上升空间。因此,让一部分干部‘吃空饷’是在目前体制之下解决干部下岗问题的一种办法。因为这些官员并不甘心退居二线,他们退下来后所拿的‘空饷’,与庞大的职务消费相比,数目并不巨大。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就中国官场的吃空饷现象泛滥表示:
“像这种‘吃空饷’的人不敢明目张胆地去领钱,因为现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都是有预算的,而且名义上确实是须要每一级人大批准、监督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虚报人员。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有的,政府打击腐败的力度确实在增加,但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管中央的政策再怎样,到了地方肯定会变调走样的,地方肯定会有方法来对付的。”
中青报的报道还说,中国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部人占着编制却不干活儿,单位需要干活儿的人,却“无编可用”。有专家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占编制却“吃空饷”现象,反映了目前编制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病,干部“能上不能下”,一些“退居二线”的官员保持一定职级,继续享受原有待遇。要解决‘吃空饷’的问题,恐怕不是把人都清除出去那么简单。
中国大陆这些年曝光的‘吃空饷’现象很多,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决心也很大,但挪坑型的‘吃空饷’仍屡禁不止。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还是去管理和‘包办’很多事情,就必须要维持一个庞大和稳定的官员体系。‘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这个体系稳定的一种隐性福利。就此,旅美中国学者李洪宽表示:
“事业单位加上公务员都在扩大,加大了纳税人的负担,是中国改革当中的一个盲点。这不仅是一个腐败问题,人事部门的管理已经完全腐败了,上下很透的话就不太可能出现问题,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业单位怎么花钱、怎么用钱老百姓是没有办法做到实际的监督的,这就给藏污纳垢提供了一个方便之门。”
中青报最近曾报道,中国七个省市清理出“吃空饷”员工7万人。据估算,这些人每年吃空饷消耗的财政支出高达14亿元。报道认为,在中国,查处“吃空饷”难在两点,一是人员编制不透明,二是监管程序存在漏洞,“吃空饷”正成为中国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失黑洞,应该上升到“廉政建设”高度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