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9日对缅甸的6小时访问成为德语多家报纸周二对奥巴马此次东亚三国(泰、缅、柬)之行报道的中心。一些报纸认为,推进民主进程和抗衡中国是奥巴马此次缅甸之行的最显著意义。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以“恰逢其时”为题发表一篇短评称,缅甸目前当然尚未建立起完美的民主制,但奥巴马的来访可谓正得其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

“因此,有人批评奥巴马说,他本应在将这个东南亚国家拉出国际孤立境地之前再等待一阵,这种批评完全是南辕北辙。姑且不论这一点,奥巴马本来也并非专为此前往仰光的。过去数年里,缅甸演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卫星国。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缅甸的邻国们也更愿意看到这个国家能推行一种平衡的外交政策。奥巴马此行中鼓励东道主继续改革,这也是正确的。一个真正的缅甸也将是抵制北京过于强大影响力的一种保障。中国领导人喜欢的毕竟是独裁者。”

奥地利《新闻报》也指出,鉴于缅甸的政治开放才刚刚起步,该国民主进程还远未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人权活动家们或许会对奥巴马现在就提升缅甸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嗤之以鼻,从这个意义上说,缅甸民主楷模昂山素季提醒奥巴马不要有幻想是对的,但是:

“对奥巴马而言,缅甸是其外交主要工程上的一个重要构件:遏制中国。若能使缅甸长期脱离北京的势力范围,将是一个真正的外交成果,而这样的成果,奥巴马迄今还拿不出几个。因此,作为美国总统,他在这里的行动完全是以国家利益为准绳。而这一次,同样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他完全可以在镜子中正视自己。”

自由世界与非自由世界的较量

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指出,奥巴马对缅甸当局致力于让民众获得更多自由表达敬意,这其实也是向中国发出的一个信号:

“很长时期以来,围绕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潜在扩张的争议已促使从越南到日本的某些国家再度更多地把目光移向美国。多数远东国家依然将美国尊为中国以外的地区一强。这一情况已延续了数十年。因此,被广为引述的奥巴马行政当局的‘太平洋走向’其实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新内涵。……

“而且,它的含义也并非是要在欧亚之间、在西方和东方之间作出抉择。除所有经济和实力政治利益外,它所涉及的其实是自由世界和非自由世界之间的冲突。恰恰是在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点特别明显。尽管它们—例如越南—都不是纯粹的民主制国家,甚至还保持着威权政府,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依然更信任那个自由的美利坚超级大国,而非那个专制的大中国。对于缅甸,似乎也应作如是观。”

柏林出版的《日报》也强调奥巴马缅甸之行的“中国”因素:

“奥巴马是访问这个此前数十年对外封闭国家的第一位在任美国总统。……对有意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经济政策领导角色的奥巴马来说,这个资源丰富、处于印中之间的战略要地的缅甸是重要的。与此同时,是要遏制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中国。数十年里,中国属于缅甸前军政府的最忠实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