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多媒体艺术家和“行动家”艾未未的一本“语录”,今天(2012年12月12日)在美国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正式出版。
艾未未的这本“语录”是由他的朋友、纽约的一位艺术收藏家拉瑞·沃尔师(Larry Warsh)根据艾未未过去写的文章、接受各国媒体采访期间表达的观点、以及在个人推特上的表述等等摘录整理成文的。该书大致划分为六个部分,即言论自由、艺术与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参与、政府的职能与道义上的选择、网络时代、历史与未来、反思。
*‘黑宝书’与‘红宝书’*
艾未未的这本“语录”的封面和封底都是黑色,英文书名叫作Weiwei-isms;从外表和形式上来看,不免让人想起另外一本语录–“红宝书”,那就是上个世纪中国国民人手一册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语录”。
艾未未在近年来的艺术作品当中将发生在中国的一些事件,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符号的理解(以及不解),通过各种媒介,“翻译”、或者说是“表达”出来。今天正式出版的这本“黑色”的小册子,可以说是艾未未和他的朋友们对“毛主席语录”的一次艺术性的、意外的“转型”。
*一场有言的战争*
该书的编辑、艾未未的友人兼收藏家沃尔师在书的引言中写到:连同其他的艺术手法,艾未未用文字来显示中国政府在言行之间的鸿沟 …… 对艾未未来讲,这是一场“有言”的战争,口里说出的、笔下写出的、推特推出的话语,都仿佛“枪子儿”一般。
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专栏作家彼得·阿斯波顿(Peter Aspden)在为艾未未的这本“黑宝书”撰写的书评中评论“艾未未现象”时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从“历史决定论”的角度来看(即“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外界需要在这个时候通过这么样的一个特殊人物,来凝聚其针对中国的“崛起”(即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态)而怀有的保留。彼得·阿斯波顿说,无庸讳言,这么样的一个人物不大会来自政界或者是商界。
*历程*
和艾未未认识、交往多年的艺术收藏家、艾未未“语录”的编辑拉瑞·沃尔师从纽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从2004年认识艾未未到现在,感觉他确实有一些变化;2008年设计“鸟巢”时候的艾未未或许还相对比较“温和”,但是过去这些年里(从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那一天算起,到2012年12月12日这四年零四个月)各种各样的经历,或许迫使艾未未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凸显出来。
刚刚问世的艾未未“语录”第95页上有一段话,记录了他2009年的一段经历和感受:
“我在四川被警察打了以后,住进德国一家医院,医生告诉我说,大脑出血,而且人差点就完了;我被送到外科急诊。醒过来以后,我觉得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是,我知道,除非我自己、还有其他中国人能够在自由状态下生活,否则我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完整的人。”
*何时在中国出版?*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对美国之音介绍说,艾未未的这本英文“语录”截止到目前,已经印了一万册,在美国可以从网上以及各大书店买到。
至于这本书何时能在中国大陆出版,答案或许如同“中国什么时候将成为民主社会”一样深奥。
*和我的生命分不开的*
就在艾未未“语录”出版之际,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星期二晚间(2012年12月11日)在“新闻时段”(News Hour) 节目里播放了最近对艾未未的一段采访。
采访期间,艾未未说:“我尽量对官方保持礼貌,因为我个人很脆弱,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一点权力也没有。但是我同时也非常清楚地告诉他们,你们改变不了我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和我的生命是分不开的,只要我活一天,我的这些想法就存在一天。”
*中国新一任领导层*
在被问到中国新一任领导层的问题时,艾未未说:“我真的是不知道。我也不觉得有任何人对这个问题有答案。一切都是在非常不透明的状况下进行的;我们不知道这些人以前的政绩都有哪些,都有过什么想法,或者说是做过什么决策,也根本不知道他们未来会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是会做出什么决策。”
*看好80后、90后*
艾未未的这本“语录”是由他的朋友、纽约的一位艺术收藏家拉瑞·沃尔师(Larry Warsh)根据艾未未过去写的文章、接受各国媒体采访期间表达的观点、以及在个人推特上的表述等等摘录整理成文的。该书大致划分为六个部分,即言论自由、艺术与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参与、政府的职能与道义上的选择、网络时代、历史与未来、反思。
*‘黑宝书’与‘红宝书’*
艾未未的这本“语录”的封面和封底都是黑色,英文书名叫作Weiwei-isms;从外表和形式上来看,不免让人想起另外一本语录–“红宝书”,那就是上个世纪中国国民人手一册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语录”。
艾未未在近年来的艺术作品当中将发生在中国的一些事件,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符号的理解(以及不解),通过各种媒介,“翻译”、或者说是“表达”出来。今天正式出版的这本“黑色”的小册子,可以说是艾未未和他的朋友们对“毛主席语录”的一次艺术性的、意外的“转型”。
*一场有言的战争*
该书的编辑、艾未未的友人兼收藏家沃尔师在书的引言中写到:连同其他的艺术手法,艾未未用文字来显示中国政府在言行之间的鸿沟 …… 对艾未未来讲,这是一场“有言”的战争,口里说出的、笔下写出的、推特推出的话语,都仿佛“枪子儿”一般。
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专栏作家彼得·阿斯波顿(Peter Aspden)在为艾未未的这本“黑宝书”撰写的书评中评论“艾未未现象”时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从“历史决定论”的角度来看(即“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外界需要在这个时候通过这么样的一个特殊人物,来凝聚其针对中国的“崛起”(即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态)而怀有的保留。彼得·阿斯波顿说,无庸讳言,这么样的一个人物不大会来自政界或者是商界。
*历程*
和艾未未认识、交往多年的艺术收藏家、艾未未“语录”的编辑拉瑞·沃尔师从纽约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从2004年认识艾未未到现在,感觉他确实有一些变化;2008年设计“鸟巢”时候的艾未未或许还相对比较“温和”,但是过去这些年里(从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那一天算起,到2012年12月12日这四年零四个月)各种各样的经历,或许迫使艾未未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凸显出来。
刚刚问世的艾未未“语录”第95页上有一段话,记录了他2009年的一段经历和感受:
“我在四川被警察打了以后,住进德国一家医院,医生告诉我说,大脑出血,而且人差点就完了;我被送到外科急诊。醒过来以后,我觉得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是,我知道,除非我自己、还有其他中国人能够在自由状态下生活,否则我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完整的人。”
*何时在中国出版?*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对美国之音介绍说,艾未未的这本英文“语录”截止到目前,已经印了一万册,在美国可以从网上以及各大书店买到。
至于这本书何时能在中国大陆出版,答案或许如同“中国什么时候将成为民主社会”一样深奥。
*和我的生命分不开的*
就在艾未未“语录”出版之际,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星期二晚间(2012年12月11日)在“新闻时段”(News Hour) 节目里播放了最近对艾未未的一段采访。
采访期间,艾未未说:“我尽量对官方保持礼貌,因为我个人很脆弱,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一点权力也没有。但是我同时也非常清楚地告诉他们,你们改变不了我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和我的生命是分不开的,只要我活一天,我的这些想法就存在一天。”
*中国新一任领导层*
在被问到中国新一任领导层的问题时,艾未未说:“我真的是不知道。我也不觉得有任何人对这个问题有答案。一切都是在非常不透明的状况下进行的;我们不知道这些人以前的政绩都有哪些,都有过什么想法,或者说是做过什么决策,也根本不知道他们未来会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是会做出什么决策。”
*看好80后、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