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这一决定破除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组长人选的悬念,赢得官媒的一片喝彩,但同时也引发了对习近平“大权独揽”的质疑。

习近平出任“深改小组”组长的消息最早由新华社英文稿和新华社对外部法人微博“中国独家报道”公布。根据后者的解释,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等。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机构设置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两大动向。按照《决定》的规划,“深改小组”将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更具体而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合力,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

《决定》刚刚宣布时,观察者们就认为,就中共传统上对强力部门的掌控而言,总书记习近平主导“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该没有悬念,但由谁来出任“深改小组”的组长,则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认为鉴于以往国务院系统对改革进程的主导角色,或许李克强将独当一面。但更多的意见认为,以习近平上任后的种种迹象来看,权力可能将进一步集中。

五大职务集于一身

如今组长人选水落石出,印证了当初倾向于“权力集中”的推测。如果不出意外,习近平将身兼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深改小组”组长和“国安会”主席(主任)五大职务,在制度安排上达到了自毛泽东之后中共领袖个人权威的最大值,甚至从表面上看,已经超过了当年的以手腕强硬著称的邓小平。后者从未担任过国家主席,也从未在同一时期担任过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两个职务。至于随后的江泽民和胡锦涛,虽然依循惯例兼任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三个职务,但同时也必须面对政治局常委集体中相对均衡的权力配置,尤其是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在改革领域的重要发言权甚至是主导作用。

对于习近平出任“深改小组”组长,引发官方媒体及其评论员的一片喝彩和热切期待,例如人民日报微博官方账号认为,这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全面深化,不是局部手术,需要顶层设计、系统协调;改革攻坚,突破利益藩篱,需要有力领导、强力推进。改革窗口已开启,历史不可辜负,机遇不容错失。

略微谨慎一些的声音,则是在承认既成事实的前提下,继续等待后续的人事布局出台。在他们看来,习近平出任组长“掌舵”是意料之中,但更应该关注副组长和办公室主任等人选,可以从中预判这个“深改小组”的思路和走向。

习式版本“喜大普奔”

如果说官媒反应可以用流行已久的新成语“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来形容的话,媒体人文三娃以戏谑风格重新解读了这四个字,认为是“喜见(习)大大向普京的方向一路狂奔”,以此来暗指习近平正在模仿普京建立高度个人权威。

自李克强力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这位国务院总理已经在“习李体制”中愈发低调,相比之下,习近平的权威则如日中天。大到率领政治局常委参拜毛泽东遗容,中到督战省委常委会议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小到在包子铺展示个人亲民作风,最新进展则是中办国办出台文件要求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而在一把手事无巨细的示范作用下,地方大员已经开始效仿——郑州市委书记坐地铁,正巧被外出采访的记者“偶遇”。

但已经有观察者提出他们的担忧,在机构和制度上一把手“大权独揽”,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即便按照最善意的推测,习近平的行为像他鼓吹的一样坚持群众路线、清廉反腐,但仍然不能保证继任者不会滥用权力,而一旦有类似薄熙来的强力人物上台,五大职务集于一身,很难有矫正错误的机会。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中共以往的教训来看,对“圣主”的期待总是压倒了对制度建设的需要,邓小平曾经承认,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毛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988年前后,邓小平还提到“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这些话言犹在耳,1989年邓小平就以中央军委主席身份,罢黜党的总书记并调动军队镇压天安门运动,为他所反对的东西增添了新的注脚。

虽然习近平在上台之初曾经高调声称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从清算大佬旧党、重拳反腐敲打官僚集团、重手打压民间“新公民运动”来看,目前的态势恐怕是:即便有所谓的“制度笼子”,也要努力打造出一个更大、更舒服、更金碧辉煌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