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乌克兰危机波及其能源出口,俄罗斯正锁定中国,希望向其兜售俄国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北京出于战略考量不愿过渡依赖俄罗斯能源,因此正积极寻找其它替代方案。

(德国之声中文网)西方势力和俄罗斯持续就 乌克兰问题争执不休。这场消耗战或将造成克里姆林宫和欧洲之间的能源纠纷,而中国正在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在莫斯科并吞克里米亚后,有关俄罗斯能通过向亚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弥补欧洲需求量降低的说法不断发酵。伴随而来的其它看法则是,若欧洲国家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致使俄国必须改变能源出口的目的地,中国领导层可能会趁机利用这一优势。

问题在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能成功将每年输往欧洲的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改卖给中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年俄罗斯天然气占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1.2%。在去年于莫斯科签署的能源合作备忘录中,双方协议自2018年起,俄罗斯对华的年供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

自2006年开始,北京和莫斯科的 天然气协议谈判始终无果。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仍未就价格和供应路线达成一致。双方错过了1月31日的签约期限,因为中方此前重申不愿意支付欧盟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

俄罗斯向欧盟出售的天然气部分是通过乌克兰送往欧洲

至于石油贸易方面,2013年中俄达成协议,中国未来将向俄罗斯购买超过3550亿美元的原油。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将允许中石油开发三座海上油田。据美国能源资讯局公布的数据,俄罗斯占中国2013年原油进口的9%。

如今莫斯科和北京可能将加速延宕已久的天然气谈判。中国政府已准备将俄罗斯目前急于寻找能源买家的这根软肋作为谈判筹码,以获得折扣价格,但同时也会尽全力防止自己过渡依赖能源产量丰沛的俄罗斯。

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强烈提醒着中国,若俄罗斯切断能源供应,对中国将造成实质危害。为了将能源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在与俄罗斯拉近距离的同时,还必须分散风险,寻找更多能源供应方以及运输路线。

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专家指出,为了不过分依赖俄罗斯能源,中国宁可使用高污染的燃煤发电

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3月25日引述意大利埃尼集团(ENI)的首席执行官斯卡罗尼(Paolo Scaroni)写道: “能源独立便意味着政治独立。”将这一概念套用在中俄关系上,斯卡罗尼指出,为了保护其地缘政治上的自主性,中国宁可使用国内高污染的燃煤发电,也不愿向俄罗斯购买更多石油和天然气。

北京正转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应对燃煤发电所造成的污染。中国国家能源局1月8日表示,政府目标在2014年增加49千兆瓦可再生能源。

《彭博新能源财经》去年报道,在开发更有效使用煤炭的方式以及页岩气资源的同时,中国还将成为领先德国、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预计2014年光伏板装机容量将达约5.4千兆瓦。

运输路线的地缘政治考量

致力开通横跨亚洲的石油和天然气链接是北京外交政策的奠基石。对于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政府而言,探寻新能源来源和运输路线是如此重要,北京甚至计划在运输和贸易深具风险的问题地区大举投资。

中国为分散风险,积极设立能源运输管道,如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

中国寻找运输管线的首个目标地是中亚。尽管地区局势经常不稳定,北京仍有意修建第四条中亚天然气管道。2009年后半年,中亚天然气管道竣工后首次试运,将天然气从土库曼经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运送至中国。该管道的新路线将穿过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自由亚洲电台3月24日引述中石油数据称,扩大的中亚天然气管道预计能在2020年每年运输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超过北京天然气进口量的40%。

中国还将其目标从北向南转移,在印度洋寻找能源伙伴。2013年10月,每年可运输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 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这条管道从缅甸西部海岸通向中国西南部地区。另一条能每日向中国输送44万桶原油的石油管道则预定于明年六月启用。

中国致力于开发新运输管道降低能源脆弱性,使来自非洲和中东的石油及天然气运输船能避免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咽喉要道。与此同时,中国必须竭力保护在缅甸的投资,因为当地的种族冲突频繁,范围遍及两条管道之间。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中巴领导人2月在北京会晤

阿拉伯海则是中国复杂能源架构中的另一重要支点。2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晤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中方同意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基础建设投资9亿美元。这笔资金是中国计划设立 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根据计划,中巴未来将建设一条长达2000公里的公路,跨过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沿喀喇昆仑山延伸至新疆。

中国政府在局势不稳定国家进行能源投资虽然相当冒险,但也减轻了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东能源进口的依赖,并且使北京在相关地区扩张其影响力。以中亚而言,若中国未来在海上受到包围,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可提供中国战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