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中国高校的课堂。

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中国高校的课堂。学者朱学勤认为这会引发很大的思想混乱。

日前,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一次高校领导座谈会上表示,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大学课堂,也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袁贵仁在会上还强调,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他的说法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教育界人士、很多普通网友纷纷表达不满。

就此,BBC中文网电话专访了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朱学勤。他觉得很难理解袁贵仁的说法,因为这与他在2011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南辕北辙—当时他说不要惧怕引进外来教材,不要把外面的东西堵在国门之外等等——大家都很拥护。

朱学勤甚至刚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对其真实性有所怀疑。他猜测:“做部长也难,也要与时俱进,形势发生了变化,说话的风向也要跟着变”。

据介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课里的核心教材,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都是西方过来的价值观,并不是中国本土有的。他反问:“难道把这些统统剔除,回到五四运动之前的状态吗?”

朱学勤说,大学体制、包括教育部的设置、统编教材等等,这些都是西方传过来的教育元素。“如果教育部真的采取规定,把这些都挡在国门外,那首先要撤销教育部,大学也要解散了,马列主义也要清除,大家都去念私塾,整个教育系统会发生紊乱,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乱。”

朱学勤指出,中国高校目前采用原版英文教材的比例并不大,因为受到大学师资、学生英文能力的限制,“好像一部分理工科教材用的比较多,文科实际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在尝试着用,没有普遍用”。

他特别强调,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曾经提出教育要有三个“面向”,即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三十多年风风雨雨,这个说法还是很得人心。面向世界就是面向发达国家,如果把这个东西取消的话,那邓小平提出的基本底线还要不要守?”

袁贵仁还提到,不允许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普遍?

朱学勤觉得,发牢骚的现象并不普遍,“很少有高校教师利用课堂发个人牢骚,至少我接触到的情况是这样,我本人也不会把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去,我觉得这个不值得教育部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现象拿出来强调”。

朱学勤认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袁贵仁谈到的这些。“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去除行政主导的官本位制,让大学回归学术本位”。

“中国高校教师受到官本位的干扰和钳制,难以敞开心胸地搞科研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