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农历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诞生在刚刚摆脱文革桎梏的改革开放初期。在那个从政治挂帅年代走出不久的时期,晚会策划和组织者的初衷,根本上还是主要想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以及那种油然而生的国家豪情。应该说,初期节目里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心情,是真诚的。而举国追看春晚的壮观,既是当时经济条件和文化馈乏状况下的一种自然反映,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拥护当年政局的一种民情和民意。
在那一时期,涌现了大量具有政治色彩的节目,并且得到广泛流传,比如《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大海啊,故乡》、《党啊,亲爱的妈妈》、《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歌曲,几乎老幼皆知,大街小巷传唱。还有很多时代色彩鲜明的相声、小品节目,每年春晚之后,也都会成为民众日常闲聊的话题。我相信这些节目至今很多人仍耳熟能详。这是当时政治气氛之下,国家、时代、社会和民情在晚会上的真实投射。我认为,这样的晚会即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宣教意味,仍然可以接受。更何况那一时期,确实还出现了许多艺术性强、针砭时弊的作品,体现了1980年代中期的思想解放思潮及上层的开明思想和对民意的尊重。但是这种状况在1990年以后改变了。1989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六四事件。江泽民上台后大搞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大肆整肃意识形态,经济萧条,人民噤声,举国上下笼罩在一片“阶级斗争又要来了”的恐惧之中。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缓和气氛,体现中共领导人的亲民感,1990年春节晚会进行到接近零点时,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和总理李鹏没有预先通知,毫无征兆地突然驾临央视春晚直播现场,并发表新年贺词,与演员和现场观众见面、握手。据说,也是在这一次晚会上,江泽民与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宋祖英有了交集,并发生了后来的很多故事。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驾临”春晚直播现场。从此之后,春晚作为一种极具国家仪式感的象征性典礼,它不再是一场娱乐性的全民狂欢,而是成为一项政治工具,开始主动追求主旋律和宏大叙事,承载更多的政治功能。其典型表现就是晚会上开始以各种节目赤裸裸地吹捧当下的方针政策,乃至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马屁。1997年春晚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用直白的语言歌颂邓小平,“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很不幸,董文华唱完这首歌后10多天,就把邓小平唱走了。这首歌的词作者蒋开儒后来又先写了新歌《走进新时代》,在第二年(1998)的春晚上由李谷一等人演唱。蒋开儒接受媒体采访说,他这首歌写的就是“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今年的春晚上,有一首歌名曰《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上台后的政治主张,这样的节目出现在春晚上,意涵不言自明。总之,类似于这样直接承担政治宣教功能的节目,在1990年以后占据了春晚很大的份量。尤其在2000年以后,春晚不再只是要求政治正确、宣扬主旋律,而且被要求主动地宣讲、传播、附和政治主题,表现“党和国家形象”。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节目因为不符合这些政治要求,被修改、删减或枪毙,因而节目也就越来越难看,逐渐被民众抛弃,收视率逐年下降。2013年春晚是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的第一个春晚,新领导人为扭转这一容易被民众接受的政治工具被弱化、被抛弃的现状,首次引入了体制外人士冯小刚担任总导演。但是春晚的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审查体制没有任何改变,冯小刚面临种种掣肘,奈何无力回天。今年的春晚更为搞笑,中共居然开始通过内部通知,要求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收看,把它当作一场全民政治教育。其结果可想而知。春晚之所以不再受欢迎,就像中共不再受民众拥戴一样,解决之道要么是让综艺回归综艺、让政治退出,要么从根本上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自身的体制。体制不改变,却妄想通过强制手段来逼迫民众接受,最终只能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