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总理招待会平淡无奇。
总理招待会是全国两会最后的“甜点”,考虑到今年两会荒芜、窘迫的情状,招待会也随着平淡无奇。无论是参与其间的主讲嘉宾李克强,还是主捧的角色中外记者,莫不是用了最后一份心力,将这份苦差事弄完。两会结束,万事大吉,而流年依旧。
从朱镕基、温家宝一直延续下来,再到今天的李克强,在总理招待会上的总体气势是一代不如一代。朱镕基讲过“地雷阵”、“抬棺材”一说,虽然后来证明不过是空虚诺言,然而也在当时燃起全民热望。温家宝言之切切,想与人民“握手恋恋”,终究是无成。
李克强这一届政府面临的局面要异于上任,因为随着中央集权与小组长治国的体制,总理一职在中央中的地位下降,虽有总理衙门之名,实际上沦为偏房和配角,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总理这个职务的公共表现,那就是:不能前突盖主,于是就得牺牲锋芒。
历数习李配,既不是主外主内的区分,也不是党务政务的悬殊,更多是习上李下,或者习规李随。党政之间在过去年代被可以强调的区隔线,如今也被刻意模糊。这就造成李克强虽在招待会上讲话,实际上总是有习的影子在场,李克强有言说不得。
大陆民间尤其是知识分子对这个状况一目了然,社交媒体上用“李克强终于上了一回头条”来调侃总理招待会,借用歌星汪峰总是被其他明星盖过风头的遭遇,讽喻李克强的地位排序,可见招待会的限度是早就规定的。李克强在强硬的朱镕基与滥情的温家宝之间找平衡。
所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这些问题、提问者、提问次序当然都是安排好的),都可见到李克强在做泛泛表态,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通过这些被精心设计的招待会问答,你看不到“现实”,都是“文件”的覆述,也就是空话和套话,没有甚么实质内容。
招待会上的“虚”是李克强身份地位使然,也是当下中国大陆情境的反映──尽管都在对外对内制造“强大崛起”的形象,但是在内政各条线上充斥着问题与积弊。就连执政党青睐的改革话语,到了李克强这一届,已然是颓唐如乱发,没有丝毫言说的价值。
历年总理招待会,都是媒体开动马力,以集中的议程设置,来为这个偌大的国家打鸡血的重要安排。无奈是物是人非,媒体业越来越没心思演戏,在找不到招待会的亮点,无法煽动虚假希望之后,转而将总理会视作秀场。可是从吴小莉到现在的后进,招待会的“造星”能力也衰减。
每年的招待会结束,都有媒体津津乐道于自家记者被提问云云,将这个外围信息当做核心报道发送。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以此确立在两会上的媒体地位,以宣告江湖知道。但两会已经如此不堪,借助它来“抽水”,明眼人看了耻笑,不知者无动于衷。
对缅甸被炸死的边民表示“慰问”,然后说希望“边境稳定”;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又不对俄普作任何谴责;天天宣扬“大国崛起”,又认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是对中国的忽悠。在这些没有信息量的表达之外,更多人更多问题消失不见,奇奇怪怪的招待会本该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