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
台湾反服贸占领“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网络图片)
被称为“太阳花学运”的318事件过去一週年了,这个事件对台湾的影响之深远,在去年的九合一大选中已经令世人惊叹。其实,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我相信,太阳花学运还会继续以更进一步的影响,彰显其在台湾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这是任何那些在学运期间龟缩不语,学运之后,尤其是有关学运的一些负面消息出来之后,才冬眠苏醒一般开始叫嚣攻击的蛇鼠之辈所不愿相信,但是早晚会面对的。有点为他们感到悲哀。

言归正传。前不久我应邀参加中研院社会所举办的系列太阳花学运回顾与反思讨论会的最后一场,针对从太阳花学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的运动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现在整理如下,与各界商榷。

我认为这样的总结很有意义,道理很简单:未来的台湾,势必还会爆发类似的公民运动,因为这本来就是民主深化的必然现象。因此,如何让未来的运动取得更大成果,运动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就此,回顾太阳花学运,我的看法是:

第一,在一场公民运动中,各种不同政治力量的协调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运动目标的纯洁性,就迴避政治操作。尤其是当单纯的学生运动开始因为各界的支持和介入转化为全民民主运动之后,再以学生运动的思维指导全民民主运动,排斥任何政治操作,就是不合时宜的了。就此,蔡其达提出“318不是学运”的观点,值得思考;

第二,任何一场公民运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出的诉求是否适当,是否合理,是否有民意支持,以及是否精确拿捏尺寸。太阳花学运的整个过程中,越往后发展,诉求的部分越显得步伐凌乱。如果不是对手的阵营出现重大政治变化,是否能够如此顺利收场令人担心;这是值得汲取的教训;


第三,太阳花学运出现了陈为廷,林飞帆等学生领袖,事后在检讨时,这两个人受到很多的品评,最多的意见就是所谓“造神”运动。但是我认为,一场公民运动,出现广受关注的带头人物,尤其是当时这些人物拥有良好形象的前提下,这不仅是运动成功的有利条件之一,也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现象,更是这场运动能够被记忆和流传的重要因素。“造神”一说,对于其实已经筚路蓝缕,默默无闻地冲锋陷阵了很久,因此才在太阳花运动中一举成名的学生领袖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会打击未来新的领袖人物冒头的积极性;

第四,太阳花学运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进一步深化台湾新世代的自我认同。但是,所有的认同都不能仅仅建立在于他人的区别上,而应当更深化对自我认同的建设性的工作。以太阳花世代而言,新的认同不能仅仅是族群上的认同,也应当包括“社会正义”,“公民与国家的关係”和“世代更替”三重意义上的认同,这些认同的建设,应当是后太阳花时期的着力之处,太阳花的精神才能得以传承。
第五,太阳花学运之后至今,当初积累出学运能量的各个学校中的异议社团的骨干,很多开始走出校园,介入到社会政治事务中,或组党,或建立社团,或参选,这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太阳花学运能够激起浪潮,很大程度上,是青年世代,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积极而广泛的参与,而这样的参与,是各个异议社团长期耕耘的结果。大学,始终是公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大本营和后备基地,不能轻易放弃。因此不管是知识份子,还是原来的学生运动骨干,应当有一部分回到校园中继续深耕,巩固台湾民主的后备基地,继续积蓄未来民主运动的能量。参政固然重要,校园的积累更是长期的基本工作。

以上,就是一年过后,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对太阳花学运反映出来的公民运动和学生运动应有的策略选择的回顾和反思,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略说明,;且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