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五女权的保释都不是世界女权运动的胜利成果。
被关押了36天之久的五名大陆女权行动分子,在24日夜间至凌晨先后取保候审。女权阵营一片惊喜与欢呼,甚至将其引为“胜利”。在许多漫长的政治禁锢个案衬托下,当局变更强制措施,显得分外刺眼。捉她们时没有说法,放她们也没有,跟法治没关系。
五女权事件在二十年大陆女权运动中具有确凿无疑的里程碑事件。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引发的国际声援的规模,仅次于刘晓波事件,更因为经此一役,大陆女权运动从街头行为艺术升级为政治反对运动──它第一次让大陆的女权汇流进国际女权这一社运的“硬通货”行列。
这样的结果,不仅超出了大陆当局的预料,甚至也超出了大陆女权运动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也许不一定是女权运动一开始就想要的──但是在现在的情形下,都没有退路,也都暴露在彼此的道路上。大陆女权的未来怎么走,是就此奋进,还是会有挫折,难讲。
在本次女权抗议上,呈现出国内舆论冷淡、国际声援强劲的鲜明对比。前者是因为大陆内部对女权的认识浅薄,难以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传播支持行动。后者则离不开女权国际化的推动,密集地借助包括联合国妇女大会在内的国际场合,对北京施加影响。
然而,尽管无女权取保得益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但是不是说北京屈从了这个压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基于一种国际正义,而对违法滥权采取收回的动作,早已经不是大陆处理国际压力的逻辑。看起来,不是正义逻辑而是利益交换的空间,促成了五女权的暂时释放。
希拉里在宣布竞选总统之前,敦促大陆结束对五名女权分子的关押。算起来,1995年的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正是希拉里播下了“女权即人权”种子──五名青年女权行动派,是希拉里启蒙的信徒。希拉里的政治前景,可能让北京大局最终将取保作为预备将来之需的“礼物”。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五女权的保释都不是世界女权运动的胜利成果。世界女权展现了严丝合缝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及同声相呼的能力,但这依旧是女权运动的一个挫折──当然,女权运动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陆女权需要这一次磨难。
借助这一次女权事件的具体操作,还可以预估出一些变化。比如,向来以挑衅而不是政治反对面目出现在舆论场中的女权,因为其他社运类别皆陷入低谷,因而显得特别刺目,成为维稳体制新的“题材”。大陆女权的处境经过这次晕染,或许会有质的改变。
另外,对于女权分子采取集中抓捕行动,显示了对待这一社运的维稳级别提升到了较高层次。那种通过政治警察的行动惯性来判定运动风险的做法,很可能不再适用。在丧失哪怕是微弱评估标准的前提下,社会运动全面走向式微,被从公共空间驱逐出去。
总之,国际舆论改变不了大陆女权越来越恶化的处境,国际上对大陆早已失去了办法,与中国利益进行巨额勾兑的诱惑始终存在;无论是当局还是女权运动本身,都要在下一步面对现实问题:该怎么办?相较而言,当局的路径依赖仍然有效,女权却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