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黎则奋)
 
 
政改方案否决后,二○一七年特首的选举办法会沿用小圈子的选举委员会产生。过去两个月来,特首跑马仔游戏已经静悄悄拉开战幔。梁振英固然心存大欲,力求连任,近期连串事件,由廉署终于决定起诉曾荫权到梁振英横逆民意加强对八大院校的操控,其实都是689的选举工程;而其潜在有资格和能力问鼎特首宝座的对手如梁锦松、陈德霖、曾俊华、林郑月娥和叶刘淑仪,动态亦转趋积极,争相在传媒曝光,明争暗斗,路人皆见。
 
相对之下,明知只有陪跑份儿、在雨伞运动失败后一筹莫展的泛民完全没有对策,即使当前的区议会选举,亦是一盘散沙,空有协调之名,实质各自为政,甚至互相倾轧。
 
过去三届特首小圈子选举,泛民先后派出李永达、梁家杰和何俊仁三人参选,即使被批评为合理化小圈子选举,但至少在论述上,温和派仍然可以用揭破小圈子选举之荒谬性作为参加小圈子选举之论据。然而,在雨伞运动后,支持民主普选的广大民众经已觉醒,再唱这个调调儿恐怕很难自圆其说。如此一来,相信部份泛民连参加选委会选举的兴趣和理由也没有。
 
民间特首组阁抗衡
 
其实,声言民主抗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责任提出斗争办法,而任何办法只要有利于推进民主和提高群众政治意识,都不应放弃,更不要害怕趟浑水。
 
众所周知,在正常的选举情况下,只要泛民愿意参与,一千二百个选委当中,理论上泛民应可约占二百名。如果二百个泛民选委再提名一个候选人参加小圈子选举,甚或支持一位中央钦点或属意的建制候选人,当然没有意义,只会重蹈覆辙,为他人作嫁衣裳。但倘若二百个泛民选委利用选委会的名义提名一位泛民候选人,连同建制派提名的候选人,交由公众用电子公投选出,却同时表明不会在选举委员会内投票,情况便可以完全不同,政治意义亦截然有别。
 
谁都知道电子公投产生的民间特首不会获中央承认和任命,也违反所谓《基本法》和人大常委会决定的规定,于法无据。但只要港人广泛参与,当作一个政治运动推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数以十万甚或百万港人投票选出的民间特首,政治认受性一定会在极其量只有一千票选出的特首之上。只要造出声势,有广大群众支持,由电子公投产生的民间特首便可顺理成章组成影子内阁,与小圈子选举产生的特首对着干,真正落实不合作主义运动。
 
这个斗争策略最巧妙的地方是利用了体制内的权威为体制外的民主运动背书造势。由于提名的选委根本就是建制的一部份,主流传媒不能全面杯葛不予报道,一旦成形,更肯定会成为国际注目的新闻,不若当年回归后纯由民间推选的司徒华,完全不能成为政治焦点。
 
最关键之处,这是个让全港七百万市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运动,人人都有决定性的一票,决定香港未来的前途。最重要的是,这个策略大有机会将雨伞运动结束后涣散的民心重新聚集起来,形成政治能量,让民主运动东山再起​​,凤凰于浴火重生。
 
搞政治需要政治想像力,有想像力就有希望,而民主运动一定要为群众带来希望,否则永远也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