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重度雾霾不仅震惊了全中国,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关注。另外,德国前外长菲舍尔在《南德意志报》撰文分析欧洲的外交政策,其中提及中国。

China Luftverschmutzung Smog in Shenyang

瑞士《新苏黎世报》周二(11月10日)将目光投向供暖季节陆续开始的中国北方。该报题为”中国屏息(Atemlos in China)”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从沈阳及其周边地区的经历不难看出:每年供暖季开始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是一种怎样的双刃剑。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东北辽宁省的省会。那里的居民现在虽然可以使用暖气了,这对于即将到来的雪季和一般保暖性能差的房子来说自然是件好事,但是同时空气–作为燃煤供暖的后果–受污染的程度也令人咋舌。

《新苏黎世报》的作者注意到,刚过去的周日,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新苏黎世报》援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这个数值可能是中国迄今为止测量到的最高值。”相关部门呼吁市民不要出门,网上有照片显示,人们戴着防毒面具在乳白色的空气中前行。”

“地缘政治的回归”

德国前外长菲舍尔(资料图片)

《南德意志报》周一除了关注” 习马会“,还发表了一篇德国前外长菲舍尔(Joschka Fischer)的文章”地缘政治的回归(Die Rückkehr der Geopolitik)”,分析欧洲的外交政策。文章指出:”面对21世纪崛起的大国–中国,欧洲目前遵循的政策以一种道德和经济利益(即人权和获利)的混合体为基础,而这种混合体既不现实、也不是互无矛盾的。现在是欧洲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楚知道地缘政治风险和其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了。”

菲舍尔继续写道:”中国计划重启经由中亚和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北京务实地解释了启动这一宏大项目的原因:发展中国西部。但是实际上,尤其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丝绸之路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陆地强国中国在尝试,绕开海上强国美国的影响,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开发欧亚大陆。事实上,对欧洲而言,这一项目将成为另一种战略选项:跨大西洋战略或者欧亚战略;西方导向或者投向东方。而俄罗斯则要么必须适应扮演中国的小伙伴的角色,要么和中国在中亚陷入严重的冲突。这便是为欧洲远景提供的几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