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眼 独立评论员
内地用诸般借口打击和钳制资讯自由和思想自由,何来创新或创意的气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9日)在其主持的座谈会上,就国内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与专家和企业老板共商对策。他指出,「十三五」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正面对国内外经济低迷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要实现「中国梦」,其中一项指标是在中共建党第一个一百年(即2020年),全国GDP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在「十三五」规划的2016至2020年,实现每年最低6.53%的经济增长率,殊非易事。对此,李克强以「创新」应对。
李克强在会上呼吁,要将创新摆在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尤其要靠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超过十三亿人的需求,透过发挥逾九亿劳动力、逾一亿五千万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使中国发展更多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
李克强指出,要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透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聚众智众力,突破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更多颠覆性创新成果,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变革,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型服务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使中国经济生机勃发。
约一个星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土耳其二十国集团领袖第十次峰会上,以「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为题发表讲话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并预期今年经济增长约为7%。习近平提出的四点建议中,就包括「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足见在中国领导人眼中,创新之于中国,甚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作用。
在刚落幕不久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打破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惯例,除了指出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后,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之前,悄然加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字句。
尽管习近平执掌大位后,经常在不同场合都将马克思挂在口边,而马克思本身是强调选择自由和创作自由的,但除了「听其言」,外界还须「观其行」。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推出一系列包括严禁内地网民翻墙、「七不讲」等政策,用诸般借口打击和钳制资讯自由和思想自由。
众所周知,大学是创新和创意的摇篮,大学课堂上这不能讲,那不能说,互联网又四处设限,专政工具动不动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去唬吓、威胁平民百姓,令大家都生活在紧张兮兮、诚惶诚恐的环境中。没有自由的资讯,没有自由的思想,试问哪来创新或创意的气氛?
回顾过去一百年来,影响及改善人类生活的创新发明,包括汽车与电灯,以至近年的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等等,几乎都跟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国家无关,绝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如今想来,这现象实在不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