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背后,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潜流被释放,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状态。
莫之许被招安了。
莫之许突然密集退出许多微信群以后,一群朋友创造了这个故事来调侃他。这个故事进一步编排后,进入大众信息流,引起了相当的争论。这个事件被叫做恶搞,也被叫做钓鱼。又因为据说承载了测试智商的意义,而引起了剧烈的批判。
谣言本是一个社会中的常态。对于精心设计的社会演进而言,谣言也常常有出其不意的作用。如果没有谣言,也不会有莱克星顿的枪声,日后的美国也不知何去何从。
如果将谣言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常态来对待,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大凡得以不胫而走的谣言,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该信息“并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而是通过某个个人,通过口传媒介的方式进行传递”;二,“这个信息必须是人们在等待之中的,它满足人们或是盼望或是恐惧的心理,或符合人们多多少少已意识到的预感”;三,“这个信息对群体来说又必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会带来直接重大后果的。”
日常生活中每天出现的谣言都满天飞了,真正能流传开来的并不多。就在几年前,坊间还流传着一份活埋名单,声称哪些知识分子会在大变革之际被当场活埋。虽然没见到任何这份文件的原文,流传到名单版本也不尽相同,但似乎有些知识分子还主动彰显自己的名字,以此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对照卡普费雷的三要素,这个谣言符合了当时能流传开来的特点。
而莫之许被招安,如果没有可以流行开来的特点,也不会悄然的上了一次头条。
谣言的第一要素,这当然是满足的,是个人口口相传的模式散步开来。
对于第二要素,可以看到的是,如果不是关注莫之许的人,对这个信息毫无感觉。就如同有美女所言,她的朋友圈根本不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而对于关注莫之许的人而言,他长期激烈批判改良派的姿态,使他成为了一个社会符号。而这个社会符号,有人担心会出现变质,就如同曾经的那些反对派意见领袖或者旗帜人物一样,一夜之间却突然改弦更张,开始歌颂祖国,赞美执政党。尤其在艾未未事件刚刚发生之际,对于政治旗帜人物的操守,人们缺乏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反对莫之许观念的人,要战胜他的观念,要么看到道路的实践,要么看到他本人的被判。无论是哪种期许,这个谣言也都符合了人们的期望。
对于第三要素,也毋庸置疑,一个长期宣传体制割裂的人物,无论是认同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变化,无论是失落还是激动。
当然,这个谣言被当做智力测试,在于是否承认当局会招安体制外反对派。关于这一观点,每个人对于招安的定义和理解不一样,确实存在不同的认知。但可以确信的逻辑是,对体制外反对人士,政府除了镇压、分化以外,还能安排进入体制内,证明了梁山模式的成立,也为体制开放进入通道释放了信号。虽然需要改变观念才能进入体制,但也是一种更有弹性的怀柔政策。这就如同温克坚所言,谣言面前,对当事人的人品是否有信心不重要,但对党国的行为模式应该有认知。
而正是基于对招安还是存在的认同,加之莫之许突然退群的行为,被招安的谣言也在一定范围内开始了传播,并引发更多的涟漪。
故意造谣传谣这样的方法,固然很小孩子气。但如果没有社会认知的基础,这个谣言也无法流传开来。这个谣言背后还会引起更多的反应,比如改良派与反改良派关系的信任继续撕裂,虽然此前也没有看出互相信任之处。另外则是社会对于招安问题,或许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是不可能的。
而对谣言制造者的批判,却也有令人不解之处。莫之许被招安这个谣言恶意满满,然而那些总是欢呼社会即将开始良性变革的谣言,本质上又能好到哪里去。撇开论证智商优越性的问题,谣言的背后,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潜流被释放,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