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爆发了今年最严重的雾霾,官方缩水PM2.5数据最高值是超过五百。
 
 
 
在原央视主持人柴静制作的雾霾专题纪录片大热时,大陆舆论在一个基本的立场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雾霾治理究竟是要反求诸己,倡导“从我做起”,还是更多地督促政府采取行动。柴静的拥趸们选择了前者,将雾霾及其治理看作是个人修养问题。
 
新近在北京爆发了今年最严重的雾霾,官方缩水的PM2.5数据最高值是超过五百,而不止一个民间自测数据早已经突破一千。这次雾霾大爆发席卷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延及东三省,环境再次以近乎残忍的方式逼迫人们思考,究竟是从何处下手才能治理。
 
这次雾霾大爆发也很好地检测了《穹顶之下》纪录片中的主旨,并将其做了证伪。一个显而易见的立场是,治理雾霾不是个人的修养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问题。不止一次为了政治脸面而认为制造出的“北京蓝”,也直接对“从我做起”的倡导者打脸。
 
在今年北方秋收的时候,关于禁止燃烧秸秆的话题占据了都市人的议题榜单。政府已经对烧秸秆采取了严厉的行政惩罚手段,严重的可以拘留。都市居民认为这样的措施还不足以震慑农民,希望加大力度,另外也为所谓农民烧秸秆的低素质“痛心疾首”。
 
政府将秸秆焚烧作为北方雾霾的来源之一,并且以政治化的思路来严办。这一方面说明,雾霾治理上依旧施行三六九等的阶级划分,对最弱势的农民加以最严厉的威胁,但是对北方城市中庸劣质煤炭取暖的公认污染却无能为力。是农民最先享受了政治化治霾的态度。
 
在区分治霾的责任上,柴静及其纪录片可说是犯下了很大的错误。很多人褒扬她普及了雾霾知识,但最关键的责任认定,要么语焉不详,要不转嫁到个人。这个片子收获了广泛的关注,但考虑其导向上的错误,其实聊胜于无,反而遮蔽了最重要的政府责任问题。
 
民间对雾霾抱以小清新式的肤浅理解,对礼失求诸野抱以迂腐的态度,因为视野狭窄或胆怯懦弱等原因,事实上帮助政府将治霾责任很好地推卸了下来。与民间社会在治理雾霾上的绥靖态度相一致,政府也因为没有压力,而对治理的有效措施冷漠置之。
 
北京一名市长在两会时曾表态,治不好雾霾“提头来见”,但是在雾霾大爆发时,这名官员说此前的誓言是“开玩笑”的。如此轻浮的、毫无政务官素质的言行,本应受到最强烈的谴责,但是考虑到民间对治霾的迷失游魂状态,官员们出尔反尔的取态只怕是与之匹配。
 
“北京蓝”等政治气象术语的出现,带有中国特色的荒诞一面。“北京蓝”之所以可能,恰恰是严格的政治管控,紧缩污染型工业企业带来的暂时性表象。这一方说明治霾的真正着力点在哪里,也证实治霾的难点依旧在于政府如何计算污染型发展所带来的便宜与牺牲。
 
可以想见,在一个缺乏问责的治霾体制下,政府对于治理的持久性及有效性,只会有很微弱的敷衍了事。而一个本可以形成压力的社会舆论,又因为诸如“治霾从我做起”的糊涂立论而消解。在官员无意为之、社会颟顸纵容的氛围里,治霾不成,只好每个人成为人肉吸尘器。
 
所以,这是在世界上少见的惨烈景象。一个国家的政府对严重的空气环境抱以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只做表面文章,只顾面子工程,而置国民生命如蝼蚁。吊诡的是,国民也不做哪怕是言语上的反抗,要么是编写段子解嘲消解压力,要么是在“从我做起”的靡靡之音中走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