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苹论」网页有300多个留言,另在各网站也引起热议。大多数留言对笔者提出的「休兵」建议都持否定态度,也有个别议论在怀疑甚至鞭挞笔者动机。在论政生涯中,两边不讨好是笔者引以自傲的常态。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名言是:「知识分子应该因独立而引起异议,应该是体制和权力的主要怀疑者,应该是谎言的见证人。」说出人们不敢说及引起争议的话,正是写作人的天职。

 

至于民主前线的当事人,黄毓民、黄洋达、陈云有所回应,另一方的泛民主派则继续当双黄一陈的本土派不存在,似乎要故意漠视笔者的建议。两造支持者的网络留言,大致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仍然纠缠过去对方的表现,认为若对方不承认以往错误,不纠正思维和路线,就没有和解的基础。二是认为彼此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南辕北辙,绝无合作空间。三是认为彼此实力悬殊,泛民无论是资源、财力人力,立会议席,都占压倒​​优势,没有需要理会双黄这样的弱势本土派。

 

不可逆转的香港思潮

 

这三点乃基于过往的经验与现实,但笔者的立意基础在于香港社会政治的大趋势,这趋势就是本土意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思潮,任何政治势力都不能漠视并且必须因应。

 

民建联副主席周浩鼎也谈及民建联要本土化,苏锦梁说大陆来港旅客减少是香港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财爷在网志与梁振英唱反调,指香港人本土意识的抬头是一股正面力量,可以推动香港变得更好。尽管这些讲法与近年本土思潮在于要对抗大陆化,是两回事,但很明显,一些较醒目的建制派都知道不能逆社会潮流而动。今年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对港中足球赛、港府高官、建制派与香港民间的两极反应。而泛民议员的反应也与民意稍有差距。

 

习近平在接见梁振英时,说香港一国两制出现了「新情况」,所指就是香港人要求命运自主的情况。从接见梁振英改变了座位安排来看,中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压制这种新情况。有些论者从中共权力斗争的角度去解读这次的座位安排,说表示习对江派的张德江不满,并会祸及张晓明和梁振英。这真是美丽的误会。中共从来对港政策都是统一于最高层次的。习近平上台后曾宣称,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格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已表明中共专制权力不可能放松,对香港社会的命运自主倾向,必然会大力压制。中共意识中,对一国两制已不是看成对等的两制,不是1:1,而是1:0.03,即被中央统领的全国各省市之一。

 

财爷在网志肯定本土意识数天,中共《环球时报》就刊出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樊鹏的文章,强调要警惕香港「新本土主义」,指「香港『新本土主义』势力可能会与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国家『拒中抗共』力量合流,……同时不排除同台独势力合流的可能」,「其真实目的在于诱发香港本土意识,构造香港本土论述,最终实现所谓『香港完全自治』的政治目的」。

中共收紧对香港的高度自治,由「对党的绝对忠诚」的人实行强硬路线,以压制香港的本土思潮,是来年对港政策的主流;而本土思潮遍及香港,并在立法会选举中成为最主要的政治诉求,则是港人抗衡大陆化的社会政治主流。

 

泛民主派不管过去如何,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向本土倾斜,否则就难获选民支持。泛民过去纵使对中共有过幻想,但在中共强硬路线和社会本土思潮的对抗中,向中共全面降伏都未必被接纳,正所谓「变亦变,不变亦变」,靠近本土是唯一出路。

 

揭橥本土是共同诉求

 

面对中共压制本土的强势,揭橥本土旗帜是所有民主派参选人的共同诉求。笔者并非要求城邦本土、泛民本土和泛民主派团结合作,不同的政团,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路线、斗争方式和意识形态。各派可以通过论坛公开辩论本土议题,并共同服膺于一个初选的民主机制,由选民和民调决定立法会的参选名单。技术上做法当然很困难,但是否完全不可以讨论呢?同文李平在1126有一文《泛民宜尽早商讨初选机制》,可以参考。

 

至于实力悬殊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立法会现状,更需要看社会的现状和趋势。论势,固然有一时的顺逆强弱;但论理,则应该相信理终可引领趋势​​。通过辩论和初选,是唯一可以压倒建制派的组织动员和强力部署的方法。毕竟民主派选民人数多于建制,而梁振英的劣政也没有道理让支持政府的建制可以在立会选举得胜。

希望各路英雄认清形势,为2016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