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晚因政治意味太浓及有明显的文革气息而引燃网民怒火,至今仍未消停。对于何以会出现如此一场春晚,各种解说相继登场,甚至有本次春晚是给习大大“挖坑”的“文化政变”之说。其实,本次春晚究竟何故,今天不管有多少解读,都难得证实。但从历史沿革来看,出现猴年这样的春晚原本不足为怪,只要放在中国极权社会的政治框架内,便会了然。不管猴年春晚其中有多少具体原委,但本质上却没有跳出极权之下文艺的应有范式——媚权与媚俗。
 
应该说文艺的本质原本是挖掘真,倡导善,塑造美。但在极权政体下文艺被扭曲成统治阶级的工具,是服务于、服从于统治需要的。本着这种统治工具角色的变身,文艺只能作出媚权与媚俗两个选项。从人类历史来看,在极权社会下,文艺媚权与媚俗事实上是一体的两面。
 
远者不说,就是前德国纳粹统治时期与前苏联布尔什维克统治时期的文艺,在充当党国意志的传声筒中,将纳粹或布尔什维克英雄化、史诗化和浪漫戏剧化的历史成为党国文艺创作的题材和主题的源泉,这跟今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脉相承。
 
极权之下文艺的媚权是文艺工具角色的必然反映。文艺既然是权力统治的工具,是为了宣讲党国意志服务,那么唯权是尊,唯权是命,一切服从权力的指向,就成为文艺的题中之意。为达成这种政治使命,文艺肆意制造、渲染甚至杜撰历史,一切为了造就个伟大、光荣、正确的执政党及其领袖。围绕这个“伟光正”,文艺变成了颂圣的神话,任由政治的需要,不着边际地造权力统治者之神,出现极尽膜拜强权之风。在文艺媚权上,中国文革时期可谓发展到了极致,那种忠字舞变现的样板戏,那种生活编程化下的早请示与晚汇报,形成了整个中国文艺样板化,生活戏剧化,全国统一于一个编导的造神剧幕中。
 
其实极权下文艺还有媚俗的一面。所谓媚俗,主要表现于粗俗、庸俗、低俗,而不仅仅是世俗。文艺的媚俗就是文艺追赶比赛着庸俗化、粗俗化与低俗化。典型的是文艺中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无视善恶,以丑恶为趣,以丑恶为技。例如曾经也在春晚上演的《卖拐》等节目,将邪恶奉成世人称道的智慧,将老实变成让人嘲讽的愚蠢,一场戏下来,观众心仪骗子,而讥笑厚道。这种传递庸俗、低俗的媚俗文艺,可以说事实是中国1989年“六四屠杀”后文艺的主脉,一直流淌到近年。极权下文艺的媚俗性反映着极权社会的文艺蜕变成假恶丑载体的实质。由于极权使文艺成为了权力统治的工具,所以文艺不能反映社会的真善美,而只能走向反面,宣讲社会的假恶丑。
 
从历史来看,极权下的文艺媚权与媚俗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表现重点,如中国就走过文革的极端媚权,到1989年后的侧重媚俗,近年随着中国权力向上集结,文艺又日益转向媚权,从许多迹象复燃起文革的余焰。中国短短几十年,文艺徘徊反复于媚权与媚俗的泥淖中,本质上都体现着文艺的蜕化变质,说明文艺失去了求真倡善塑美的本性。
 
如果我们深层考究,会发现文艺的媚权与媚俗本质上是一体的两面。媚权虚假塑造出来的“伟光正”是无法面对真实的历史与现实的世界,所以,使民众放弃真的追求、善的志趣、美的向往,让民众日益低俗化、弱智化、动物化,就是保全“伟光正”的条件。如此,文艺媚俗化就是一种变相的媚权,是为了维护权力的“伟光正”而向民众的一种施功。文艺这种向上的媚权与向下的媚俗,恰恰是极权之下文艺的真实身段。
 
当将前几日猴年春晚置放于中国极权社会几十年的文艺历史背景中来看,就不难理解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中国文艺这种无论媚权与媚俗只是面孔上的变换,而本质上几十年来就没有变过,所以不必为此感到惊讶。
  
极权统治之下文艺作为统治工具而变换于媚权与媚俗的面孔中,只要极权统治不变,文艺的这种狼狈角色就不可能改变,所以世人也别想在极权之下欣赏到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春晚。
 
好在世界互联网发展下的今日已经远不是纳粹德国与前苏联了,也不同于中国文革,文艺的媚权与媚俗,均不可能欺瞒世人,而对于以媚权而造“伟光正”,与媚俗而倡假恶丑的文艺,网络自有自己的揭批与抵制。据海外华人网站公布海外华人2016春晚评选调查结果,66.4%的观众持负面评价,而持正面评价的仅16%。而中共央视的所谓“调查”则称“高达95%的海外观众对今年春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两者竟然相差79%。从这个对春晚的满意度的调查差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极权之下文艺的媚权与媚俗已经日益不得人心,也日益难以得逞。
 
从官方央视急于通过所谓调查营造高满意度,以及网络上传出“挖坑”与“文化政变”说,都可以想见新当权者未必对这样的春晚就感到满意,若是真满意了,央视还急于弄出个调查干吗?那究竟想给谁看?意在向谁表功?就此而言,央视春晚不仅使网民无法满意,而且也必然难使统治者自身满意。那么中国的春晚究竟应该办成怎样呢?
 
其实只要回顾一下春晚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作为文艺的春晚应该走向哪里。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春晚首届现场直播形式始自1983年,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早期曾经在8点之前开始播出),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时间持续4小时10分至5小时左右,直到凌晨1时。如果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有记忆的人当不会忘记,在1983年到1989年的春晚,那全国所有电视前家家围坐看春晚的情景,并且每场春晚下来,都是观者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并且每场春晚后都会有几首歌成为当年的流行歌,或者几段故事与小品久久留传于人们口耳之中。那年月,看春晚真正成为了一种享受与兴奋。
 
同样是春晚,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那么受人欢迎,而后来却日益走向衰落,进而走到现在的吐槽?原因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但是许多八十年代的节目至今却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或传唱,这就不是为任何外在物质发展所能解释的了,这说明那个时代的春晚存在真正有价值的内在东西。如果我们今天来挖掘那时春晚深入人心的根由,就应该看到那是中国极权冰封出现解冻的岁月,是胡耀邦、赵紫阳倡导全面改革、解放思想的时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当年的春晚文艺才部分地回归了文艺真善美的本质,才内涵着一些真正文艺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才深入人心,极大地吸引人们观赏,引发人们共鸣,并长久地唤起人们回忆。由此可见,极权的弱化是文艺得以回归本位及复兴的条件。
 
纵观中国春晚演化兴衰的历史,可知文艺只有告别极权主义,才能挣脱媚权与媚俗的窠臼,才能恢复真善美的本性,才能真正演出撼动心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