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共同認可、可供遵循的核心價值體系,內地會有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例如昨天曝光的《語文》修訂版教材(2016年秋季使用),既迎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喜好大量加入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卻又刪去《南京大屠殺》這等嚴厲控訴日本的課文,不怕傷害民族主義。
又如,正在央視一台播放的《彭德懷元帥》,是習近平拍板攝製的,卻因彭的悲劇直接揭露中共陰暗面,結果要刪剪,從44集變成36集,彭的文革遭遇也據說不會播出。
這些政治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狀況,或許是習近平5月17日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其中一個因素。翌日深夜,官方就將1.5萬多字的講話全文公布,避免新華社摘錄式報道被誤讀。
「哲學社會科學」是個蘇聯舶來詞,屬於上層建築範疇,為的是解決人的思想和經濟社會發展宏觀層面的問題,重點在政治意識形態。
而習要求構建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按照他的說法,是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
中共歷史分革命、建設、改革三時期,毛澤東思想基本主宰了前兩個時期。鄧小平之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中共及國家發展,然而這套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修正的。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沒有定型,傳統文化價值又被拋棄多年,社會思潮因此混亂,沒有信仰,被西方價值觀「乘虛而入」,也就不難理解。
同時,缺乏歷史經驗或教條學說可遵循,中國經濟正走入混沌不清的狀態,周邊政治環境複雜而膠著,深化改革阻力重重,社會矛盾接近臨界點,後反腐時期的黨內形勢更是如臨深淵。
習近平要盡快構建一套新的指導思想,掌握話語權,對抗普世價值,解決執政問題,增強中共核心地位,鞏固全國共同思想基礎。
作為指導中共及國家未來發展的這套思想體系,習的要求,除了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就是總結改革開放經驗以形成學說。
「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
既然還是走改革開放道路,毛澤東思想並不適用於「當今社會大變革」。習近平也為改革開放路線辯護:「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至於會發展出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並列的第四種改革開放新時期指導思想,還是將前三者和中共十八大後這幾年的理論融合再造成為指導思想,則有待觀察。
不過,習近平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能吸收古今中外思想精華,有創新、原創,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則未免期望過高。
有獨立思維的知識份子,不是被打壓、被排斥,就是生存於體制外。剩下在體制內混得好的,成為座上賓的,少不免沾染官僚、腐敗、庸俗,與學術漸走漸遠。
當今內地學術不良風氣,習近平自己也知道。
「學術浮誇、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東拼西湊、粗製濫造,有的逃避現實、閉門造車、坐而論道,有的剽竊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獻、捏造數據」。
「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
「有的智庫研究存在重數量、輕質量問題,有的存在重形式傳播、輕內容創新問題,還有的流於搭枱子、請名人、辦論壇等形式主義的做法」。
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共現行的政左經右路線這種「開創性」的國家治理模式,產生的各種問題,恐怕東西方學者齊聚都無法及時給出可靠建議。而這種狀況,注定了學術難以追上形勢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又如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乙志銘 : 特色哲學社科要解決特色現實問題?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沒有定型,傳統文化價值又被拋棄多年,社會思潮因此混亂,沒有信仰,被西方價值觀「乘虛而入」,也就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