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大开大阖的主政风格近日又备受关注,一方面,他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完成了今年部署文化斗争的三部曲,另一方面,他不再掩饰在经济政策上对李克强的不满,令美欧媒体争相报道他的权斗部署,关注中共的斗争文化。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50周年,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对媒体姓党、网络监控、理论创造提出了详尽要求,被视为是部署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三部曲,甚至被称为文化小革命。

 

尽管习近平惯于沿用毛泽东整党治国领军的手法,但不乐意被标签为再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人民日报》在516日深夜发表评论〈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强调中国不会也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这个表态与其说是要平息海内外对文革重来的担忧,不如说是要安抚在文革中受重创的中共老人及红二代。

 

官方舆论还把习近平的论述包装成文化自信,与他早年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甚至称文化自信作为第四种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但网民痛斥:「用意识形态阉割文化60年,用权力强奸文化60年,用监狱管理文化60年,今天突然说文化自信,你让文化情何以堪?」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之所以让人担心文革重来,不只因为其一系列文化斗争的部署,更因为其集权趋势,因为中共斗争文化的重演。其中,59《人民日报》发表的〈首季开局问大势〉长文,就被视为新时期的〈炮打司令部〉,是习近平、李克强经济政策的公开决裂。 《华尔街日报》前日又报道,早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一次戒备森严的党内高层会议上,习近平就对中国汇率改革踩下煞车。 〈首季开局问大势〉是「习近平的高级经济顾问授意发表」,反映「对于总理李克强领导的政府未能有效落实习近平的结构性改革决定,习近平感到失望」。

 

习、李经济斗争的另一战场可能是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但近年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李克强去年曾亲率国务院11个部长赴东北督阵,结果无功而返。习近平近日亲赴黑龙江调研,三年走遍东北三省,官媒形容是对东北经济问题「烈火焚心」,实际上也有与李克强别苗头之意。

 

随着习近平、李克强矛盾的公开化,外界已出现竞猜下届总理的游戏,热门人选包括现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他是习近平主政上海时的副手。而法广中文网引述消息人士称,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或在中共十九大留任政治局常委,但不是连任中纪委书记,而是出任总理。一方面,在现任常委中,习近平与李克强、刘云山反面,有需要与王岐山进一步结盟,另一方面,王岐山将再扮演救火队长角色,抢救中国经济。

 

王岐山能否留任的一大阻力,是他明年将届69岁,有违现时七上八下(67岁可留任、68岁须下台)的惯例。当然,一旦王岐山可以突破年龄界限,也有助2022年同为69岁的习近平,争取在中共二十大延长政治生命。只不过,中共的文化斗争和斗争文化,都可能让中共崩溃于一夕之间,岂会尽如习派、江派或团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