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很快又要到7.1了,由03年开始,7.1的游行人数,仿似政治珉度计,让人知道政治的热度。但在雨伞运动之后,若连79天的街头占领也不能改变政府一丁点儿,不少人认为7.1游行不能再有什么作用了,故参与7.1游行的热情大减,甚至有些人更讥为「行礼如仪」。

 

或许大家仍是以037.1游行的成功经验去看所有7.1游行,而有这种想法。的确,当年50万人游行所造成的政治震撼,令董建华政权不得不收回二十三条立法,但现在无论多大人数的游行好像也不能产生相同的政治后果,故认为7.1游行已失色了。但他们却忽略了几点。

 

首先,政权对抗争的模式是会产生「抗疫力」的。当某种抗争模式变成常态,就像一种突发的病毒因长期存在而变成了「风土病」,它的出现不会再引起公众及媒体的极大关注,那政权所受到的即时政治压力就会减少。不过,成了「风土病」的病毒并不是说它不再存在,而只是政权已有既定程序去处理而已。若病毒仍在,那还是一种威胁;又如果这病毒扩散的幅度超过了预设程序所能应付的,它仍有可能产生大的震动的。因此,抗争模式是需要多样化,但那不是说某一种抗争模式好像被适应了就没有任何效用。

 

另外,抗争模式必须对应于抗争的目标。 03年的7.1大游行所针对的是二十三条立法,还未是挑战政权的根本,只是要董建华政权收回不得人心的立法建议。争取真普选却是要迫使北京政府改变治港的根本策略,难度是超高,连公民抗命的街头占领也不能达到,力度较低的游行自然不能达到目标。但只要我们能调校好游行的目标,对称于游行这抗争模式所能产生的政治能量,那么有足够人数参加的7.1游行仍会产生得到积极作用。

 

今年大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就是不能让梁振英连任。这目标并不涉及北京政府的根本利益,只是要北京政府按时势调整策略而已,故能达到的机会不是没有的。因此,越多人参加今年7.1游行,就越能向北京政府显示让梁振英连任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那北京政府会最终弃梁的机会也越大。

 

还有,在香港搞抗争,面对的是强大的中共,我们要预备这会是一场长期的抗争。由回归到现在近20年,抗争还未能带来真普选,可以预见抗争成功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较激烈的抗争方法如暴力冲击,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即时震撼,但因参与者所要付出的个人代价都是极大,故参与者的数目不可能太多,因不会有太多抗争者准备为短期及未必能达成得到的目标而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政治礼仪强化抗争决心

 

要使抗争的精神能持续下去,让大家不会那么容易放弃,抗争运动是需要不时进行门槛较低的行动,让抗争者或同情抗争运动的市民可以用较低代价也能参与。 7.1游行每年可以让大家聚集,一方面展示群众的决心,也让同路人能相互鼓励坚守下去。不少人会与年幼的子女一起参加7.1游行,可以把争取真普选的精神和决心传递给下一代,薪火相传。

 

要使抗争的精神能在社会渗透得更广更深,就必须重塑社会的文化价值,让更多人认同、支持以至拥抱抗争所争取的目标。与六四的维园烛光集会一样,7.1游行已成为香港的政治图腾。有些人或许不满7.1游行变成一种礼仪,却不明白香港的抗争正需要这种政治图腾,好让港人能参与抗争,而不止于知性的层面。就好像不少宗教都会有宗教礼仪一样,抗争运动也可以利用政治的礼仪去强化大家坚持下去的决心。忽略了政治性的礼仪,其实是自弃能让抗争持续及扩散的重要工具。

 

7.1游行不是要排斥其他抗争方法,而是要其他抗争方法相配应,以产生最大的整体效果。因此,希望能在7.1的路上见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