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外交官吴建民上月车祸去世,他在生前被视为中国外交的鸽派代表,多年来处于言论旋涡中,他的去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吴建民去世的分析评论。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众所周知,自从中共第五代上台之后,治国理政出现新局面,无论对内的反腐整风、军队改革,还是外交战略都异常强 硬,尤其是外交方面摆脱了韬光养晦的束缚,开始向有所作为方向转变,在东海与美日同盟力抗,在南海则与美菲同盟恶斗,不再像过去那样处处唯美是瞻,低声下 气。”“习近平外交路线没有得到外交官的一致认可,最明显就是前驻法大使吴建民,经常鼓吹韬光养晦一百年,并指摘解放军少将罗援‘好战’,其潜台词就是斥 责习近平的强硬路线,只不过吴建民不敢公开对习近平发难,只能找罗援单挑。”

香港《东方日报》署名乔木的评论称:“就像之前杨绛女士去世后的议论一样,这次关于吴建民也出现分化,一派是吴生前批评过的民族主义分子,其中就有鹰派, 他们对其去世不以为然,觉得这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并非坏事,”“和民族主义派相对的,大概可称为民主和平派,”“但民主派其实也有分歧,他们在国际政治民主 化、争取自由平等的和平外交方面,和吴大使一致;但在国内政治民主化方面,认为吴并没有甚么贡献。吴在国际上为中国糟糕的人权辩护,维护当局对刘晓波的监 禁和立场,更受到民主派的指摘。在他们看来,吴就像晚清外交家郭嵩焘、曾纪泽,能够睁眼看世界,认清时代潮流,开展灵活务实的外交;但囿于体制,其贡献和 观点被夸大了。”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中国当前的主流氛围是大国崛起、意气风发,鹰派声音自然占上风。” “吴建民意外身亡,就像胡耀邦当年逝世引发民间改革声浪,鸽派似也借机抒发被压抑的声音。”“吴建民之逝引发争论,也显示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口,国家前途和 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感,随着国力‘坐二望一’,民众反而越来越彷徨忧惧,左右路线无时无刻不借事件争论拉锯,这种反思有其积极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中 国人太急躁,中国梦、强势民族主义,急于将中国推向世界中心,超越或取代美国,自以为是、浮躁盲目、仇外排外、民粹盛行等,以致出现‘恶性民族主义’说 法。”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邓聿文的评论称:“吴建民所说,来到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必须考虑争取人心的问题,人心的向背至关重要,讲话做事必须考虑到要争取世 界多数人的同情和理解。千万不能在国与国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放弃做人民的工作。所幸的,由吴建民去世引发的有关中国外交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样, 已经在反思民族主义外交的缺陷。虽然在民族国家时代,民族主义不能完全抛弃,事实上也做不到,但最大程度减少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给中国外交带来的危 害,却是中国崛起必须面对的现实。”

香港《亚洲周刊》署名黄宇翔、刘梓良的评论称:“吴建民一生亲历中国外交转化的三个时代,他在晚年仍积极活跃在中国外交战略评论中,直到死前,仍坚持邓小 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外交策略,反对积极出击的外交策略,与罗援、胡锡进等人展开激烈辩论。吴建民逝世,也巧合地标志着邓小平时代‘韬光养晦’、‘以时间 换取空间’路线的淡出。”“ 中国其实就是在鹰鸽之争中,寻找最佳的国家利益,昔日的韬光养晦,为今日的积极主动奠下了重要的基础。就像当前东海与南海局势,中国虽然展示捍卫主权领土的决心和实力,也不忘吸纳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事业,打造命运共同体,保持‘斗而不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