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想 经济学者

 

 

对多数人来说,先要有财务自由,然后才能有思想自由的空间。

 

在知识分子普遍关门闭口的当下,无论左派右派,都属于文人阶层中比较有锋芒的那部分。他们的生存方式有很大不同。

 

右派知识分子自称自由知识分子。在人们追求自由的时候,必须牢记一个事实:对多数人来说,先要有财务自由,然后才能有思想自由的空间。这个结论,对于多数自由派知识分子来说是很痛苦的,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残酷而真实。

 

自由派知识分子财务自由了吗?他们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1,体制内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很不踏实

 

体制内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普遍处于不稳定状态,比如茅于轼、秦晖、刘军宁、徐友渔等人,就其身份来说,基本算是体制内,但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也就被体制给边缘化了。

 

有个别自由派知识分子处境相对较好,比如于建嵘。

 

与多数人的第一感觉相反,中共中央党校其实有大量的知识分子思想活跃。但他们是否属于自由派知识分子,并无明确认同。比如蔡霞,她由于力挺宪政而受到自由知识分子的高度赞扬,但是,她由于坚持党的领导而被某些自由知识分子称为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这几年来,蔡霞在官方的处境并不好。

 

一些自由知识分子已经移民美国,比如夏老师,吴老师。他们在国外的谋生路径尚不明朗。

 

2,稿酬─官媒以及管制下的书籍出版

 

稿酬是多数文人希望获取报酬的优选路径,也是文人最擅长的领域。大家普遍认为右派文人的智商远高于左派,但在获取稿酬在这个途径上,自由派文人走得很不顺。

 

首先在官媒上,右派和极左的文章都不可能发表,但是一些中间偏左的文章还是可以大行其道的。

 

官媒之外,极左派文人可以利用《货币战争》和《中国不高兴》这种浅薄的、充满「美国阴谋论」的书籍赚取稿费。这是与大众的智商、认知水平所匹配的,也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思想市场的现状。当人们普遍表现出政治冷漠时,《货币战争》这种书籍的热销是很让人悲哀——仿佛政治冷漠之大氛围下,民族主义情绪还是很能迷惑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的。右派文人若想利用批判民族主义来获取稿酬,很难。

 

目前看来,观点略微偏右的书籍能够出版的,基本上都集中在晚清、民国两个领域。以反思鸦片战争、反思甲午、怀念民国时的思想解放为主要基调。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成为右派书籍的主角。大约从2015年起,据说有关部门下发一个内部文件,要求禁止出版以民国为题目的书籍,这使得前几年的民国热在图书市场上骤然降温。此后,民国热退回到网络媒体。

 

3,自媒体─小范围的打赏

 

微微信先后开启打赏功能,这使得文人有了获取稿酬的另外一个途径,即,民间途径,众筹性质。打赏领域,少了官媒的操控,但左右派依然处境不同。左派的一篇文章,有时候其打赏数字非常惊人,比如一位被称作带鱼的文人,其所获打赏令人惊叹,可以跟《货币战争》比肩了。右派文章也有不少获得打赏,但其微博、微信常常莫名其妙地消失,所积攒的人气一夜之间归零,然后又得从头再来。这对于情绪的打击是很大的。

 

4,自由派企业家─公开发言尺度超过学者

 

现今所谓企业家,其实与过去的资本家含义近似。他们是普遍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某些企业家愿意与自由知识分子交朋友,比如信力建,比如孙大午。由于特殊原因,此处不详述。

 

另一些企业家比较敢言。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任志强。无论现实还是微博,任志强基本只与地产界的几个大佬互动,他并不与自由知识分子多来往。不知是为了自我保护,还是大家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

 

5,律师阶层

 

多数律师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再加上台湾等地的经验启发,知识分子们均希望律师有所表现。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律师比较活跃。在近期一些律师入案事件之后,律师的动向有待观察。

 

6,阵地─炎黄与环球的天壤之别

 

左派环球时报不仅受到官方支持,在民间也受到民族主义分子的追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派的《炎黄春秋》。随着官方的强力接管,原《炎黄春秋》的​​人马集体出局。目前双方的角力还未结束。

 

总之,有意思的是,自由派知识分子更像当年的江姐李玉和,他们依靠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支撑。左派、右派似乎都是为政治而生,但只有左派能够依靠政治谋生。这是符合当今现实的一条社会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