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就是有钱人砸钱给高科技创业者,试图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是高风险的赌博。

国企可以做创投了,这个消息对于创业投资者是个大好消息。其他人则更应该看到这个消息所意味着的风险。

9月1日,某高级别会议讨论了诸多问题,有关报道中的一条是:「会议指出,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依法依规、按照市场化方式设立或参股创投企业和母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是否允许国有企业参与创投,是个大事,应该是立法同意或禁止,而不是一次「会议指出」就可以作为依据。

对于是否允许国有企业参与创投,我个人的意见是:目前应该禁止。

什么是创投?创投,全称创业投资,抛开做高深状的经济学解释,创投其实就是有钱人砸钱给高科技创业者,试图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然后迅速变现退出。这是一个总体上对社会有利的赌博,高风险、高回报。赌客投资10家企业,哪怕9家都失败了,只要有1家获得成功,赌客就有可能获得百倍以上收益。

创业投资,一个更恰当、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风险投资」。只不过大家想回避风险二字,再加上现在上头号召「万众创业」,所以,乖巧的学者们都避免用「风投」字眼,都用「创投」了。风险的本质则从未变过。

创投适合国企做吗?当然不适合。人类工业文明以来的几百年,可有哪项高科技投资是国有企业搞出来的?中国国有企业离开垄断,连基本生存能力都没有,哪里能有一双「慧眼」去捕捉到爆发式增长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曾经有那么一次,国企差点瞎猫逮个奇迹。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飞信」,一款用网络流量来免费发送信息的社交产品。这个产品如果做起来,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惜,移动公司居然只把「飞信」当做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禁止非移动用户使用飞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移动公司起了个大早,却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微信。微信,被我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技术含量最低,却是最好、最受市场欢迎的互联网产品。感谢飞信的自我封闭、自杀式经营。

与巨大成功的擦肩而过的飞信,已经是国企最好的一款科技创新产品了。其他产品,连擦肩的机会都没有。依靠这样的企业去创新?笑话。

或曰:国企以前做的不好,但不能禁止国企以后做的好呀。我们希望国企做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允许国企做创投。

首选,绝大部分得创投以迅速失败为归宿,这个前提大家先要知道。

然后,我们来问:为什么要设立国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企?这个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我们只能说清一个角度:国企消耗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财,国企的第一目标是不出错,不赔钱。

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赌博,只适合于头脑灵活的民营企业去做。市场经济不适合国企,只适合民营企业。

国企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投资,失败与成功的比例是多少?至少是10:1吧。在国内的投资,由于受到银行、政府的强力关照,国企投资还勉强盈利。到了海外投资,失败率接近100%。投资美国两房,几万亿元损失殆尽;投资海外油田,几乎血本无归……

巨额投资损失,几乎不见公开报道,纳税人的血汗钱,随风而逝。

是国企投资者太笨,还是有意为之?两种可能都有。在海外购买矿产的中国国企,其失败的轨迹几乎一模一样:第一步,宣布巨资购买海外某优质矿山、油田,价值多少多少,意义多么巨大,那笔买卖显得外国卖家跟傻瓜似的;第二步,突然销声匿迹,再也不提海外那次巨额采购;第三步,网上盛传「中某某」明知所购买的是资源枯竭区,但仍坚持高价购买。 「中某某」公司对此类传闻疑虑装聋作哑。

为的是洗钱。面对这样的恶意猜测,为何不澄清?连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工具进行探测验证的矿产都买不对,还能在变幻莫测的高科技领域投资正确?

过去,没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许多国企的巨额投资失败后,以一句「交学费」就糊弄过去了;如今,风险投资确实是大部分时候「交学费」的,那么,那些善于「交学费」的国有企业是不是要开心坏了?可以以创投的名义,把巨额资金定向输送给特定对象。

在目前的经济体制和监督体制下,可以允许国企进行创投吗?答案是明显的。

创投是「试错机制」。国有企业无权拿着纳税人的钱去试错。你只能拿自己的私有财产去试错,去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