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之争”会否演化为政治路线之争,影响重大
 
习近平李克强 2013年10月28日 REUTERS/Jason Lee

最近以来,对当前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之间出现重大分歧,被外界称为“府院之争”,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府院之争”的分析评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刘怡的评论称:“7月4日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作出指示说,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同样的场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指出,国有企业要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则信息所传递出的,是关于主导国企改革的方向的差异,很快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爆被网民称之为‘府院之争’的讨论,”“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不时以专访的形式,请‘权威人士’点评中国经济形势,已经有舆论分析认为,如果‘权威人士’代表的是中共中央(中南海南院)的主要看法,那么这些看法的核心观点,是在批评代表政务系统的国务院(中南海北院)的经济政策。”“甚至有观察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分析人士认为,‘权威人士’的主要观点,凸显的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总理李克强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步,而最为激烈的说法就是中共高层之间有所谓‘府院之争’。”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后的‘慢下来’,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困局。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经济从来就在争议、争论中蹒跚前行,但从未有今天这般中央高层各说各话的‘冷交锋’。这场经济路线之争,在特定的政经背景下,会否演化为政治路线之争,对即到来的2017‘大事之年’,影响重大。”“中国经济从来与政治紧密关连。目前内地经济的‘冷交锋’,已展现出政治意味。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要求下,中共近年格外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近日,这句话被赋予新的内涵,即由中纪委出手,推动国务院部委改革。体现‘党的领导’是中央巡视组,中央巡视组名义上是中共中央派出,其实主要是由中纪委指挥。最近中央巡视组对国务院多个部门展开巡视,巡视完后有巡视报告,而被巡视单位,则循例要表态和整顿改正。”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外界有传闻,现任总理李克强在十九大将调任全国人大,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将接任总理一职。如果中国经济非常向好,那么换总理一说,就根本没必要。但如果经济每况愈下,形势危急,则熟悉金融,擅长经济的王岐山就可以‘人才难得’之名转任总理一职,打破‘七上八下’的政治规矩。”“按照中共的政治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共的人事格局历来受经济形势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价格闯关失败,促成胡耀邦黯然下台;九十年代经济困难,导致李鹏靠边站,朱镕基崛起;如今经济形势又进入低谷,采取甚么样的政策,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人事格局之争。李克强、王岐山的政治前景,与这一年的经济息息相关。”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2013年初上任时,喊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口号,矢志大干一番,但三年下来却表现平平,被英国《经济学人》等西方媒体称为中国近几十年‘最弱势的总理’。”“18大后习近平打破原定的‘习李体制’,通过设立各种名目的‘委员会’和‘小组’大肆集权,使习不再是集体领导制的‘班长’,而成为垄断一切权力的皇权制‘大家长’;中央政治局其他六位常委,不再是各管一方的最高决策者,而是贯彻习近平意志的执行者。由于国务院总理在中共政体中地位特殊,因此李克强被削权,让外界看得尤为真切。” “ 《经济学人》说,李克强的问题并非无能(incompetence),主要更在于无奈(impotence),可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