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都很不错。媒体关注这次选举,意义指向乃在校园之外。答者不高抬远引,而是就事论事,亦不失为一种得体。不过在谈民主时,该生表示要把民主作风带到学生会来,却让我忍俊不禁。一个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援用民主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却是前一个时代的语言“民主作风”,这无法不让我想起那尚未过去的漫长的时代。
从上个世纪初的《新青年》开始,民主一词便在神州古陆风靡一时。但那个时代的许多人,包括那些重要的启蒙者,对民主的理解,却有着重大的偏差。且不说这个词的《新青年》翻译本身就有问题,即如鲁迅,他把民主视为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众治”,这看法和民主本身就十三不靠。但《新青年》激励了一代青年,他们的革命终于换来了一个“民主作风”的时代。
这便是我成长的时代。那时耳熟能详的不是民主而是民主作风,或者,民主作风就等于民主。举凡报纸广播,无不在作风的意义上使用民主。比如一个领导亲民,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哪怕是打牌、玩笑,都会被看作有民主作风;如果他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更会被视为作风民主。某某人身上有民主作风,庶几是那个时代对干部的最好的评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民主的认同,不知不觉就锁定在领导的工作作风上,于是也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民主之为民主的源头所在。
这显然是民主的误区。该生沿用“民主作风”一词,不过表征了那个时代在今天的某种延续。如果说,民主作风其实无关民主,甚至是对民主的颠倒;那么这就需要为民主一词正本。在“自治”的意义上,我要说,一个人没有民主作风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民主制度。因为民主不是作风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从制度上看,权力必须by the people,亦即对权力言,果如谈民主,不是执权后,而是执权前。比如,一个新干部上任,司空见惯地是,他首先要感谢组织对他的信任。不管此人以后工作作风有多民主,但,这个民主本质上和民主无关。民主的关键,表现在权力的来源上。如果来源民主,工作作风是否民主,则不是一个多大问题。我甚至认为,工作作风不民主,亦未尝不可。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风泼辣、手腕凌厉,被人称为“铁娘子”,其行政风格很可能不民主;但这亦不失为行政风格之一种。毕竟在履行职权的事务层面上是首长负责制,它强调效率优先,不是民主优先。民主这时退居为程序意义上的对首长的弹劾和罢免。
不过,中大学生会的主席直选,毕竟是好事。那位学生希望“促进校园民主”,用心良好。但,校园民主即校园自治,它不止于学生这一个层面,比如当年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才是校园民主的重头和根本。如果这一段路还需要走,那么就从学生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