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管理局周六(31日)晚发文,就兑汇管理规定作出官方解释,其中兑汇额度不变,但增加个人申报审核的内容;显示面对资金流失加剧,官方用明松暗紧的方法,试图避免民间恐慌情绪导致情况恶化。(黄小山 / 刘少风 报道)
据官方的报道显示,央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最后一天,前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视察,外管局负责人当晚即以释疑方式,发布对严管个人兑汇规定的部分可能实施的细则。
在之前,经济界关于中国会下调兑汇额度的说法已经持续多日。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兑汇额度,将在2017年元旦起下调至1万美元。
在官方的回应,首先强调即使兑汇额度不变,但在增加的管制内容中,将对个人申报行事中及事后进行抽查,若出现虚假申报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会列入“关注名单”,可能遭到的处罚是禁止购汇,并纳入信用纪录。
此外,官方还以“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理由,对海外置业、投资,以及金融机构大额交易作出更严苛的管制。其中,对以往的银行大额交易额度,从20万人民币降至5万元人民币。
而备受关注的海外留学部分,要求出具学校收费和生活费证明等,在相当大的范围,增加了民众的操作成本。
官方对此强调不会调低兑汇额度的说法,熟悉银行运作的游明磊认为,这并不意味著官方不想降低额度,而是在资金外逃严重的压力下,害怕进一步加剧恐慌情绪而采取的变通做法。
游明磊说:它(外汇管理局)如果说降低购汇额度的话,那就会引起很大的恐慌嘛,你换完以后,还得存在它那里,你拿不出来,那这样子来说的话,你其实还是等于在它手里的嘛,大家都不儍的嘛,以前就是要身份证就可以了,更证实恐慌情绪嘛,肯定后面换的人愈来愈多,等到它一旦撑不住的时候,它一定会降额度的,最后就不让你换了,肯定是这样的。
游明磊认为,目前靠增加操作难度减少资金外流只是临时举措,从资金外流的实际状况判断,半年后,官方就可能下调兑汇额度。
1位体制内人士告诉本台记者,这个做法是欲盖弥彰。此外,由于二元制社会管控模式,类似的严管方式,对权贵资本和以官方名义实施的资本外逃,不具约束力。
他说:欲盖弥彰嘛,从标准他不改但是设置很多具体的限制条件,具体他给你抽象掉。中国历来有二元结构,无论是说人的身份,政治结构,法律结构一直到经济国企、央企就是享受一类待遇,民间就是二类待遇。
至今为止,官方没对民间的质疑再度说明,而外汇管理局亦没回覆本台记者采访要求。
在201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下降,11月的资料已跌破3.1万亿美元,创2011年12月以来最低。随著中国内部经济持续下行,特别是官方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让资金外逃加剧。中国官方持续加大对民间资本的管控,更导致经济界恐慌,并直接导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资本持续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