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在他搞爱国爱党政治事业的高������被北京突然DQ,失去争取连任的资格,笔者认为他犯的错误有二,一内一外:内的是他把统治阶级分化为多个敌对阵营、撕裂社会之余,还挑起分离主义火焰,替北京添烦添乱,大搞其个人选举工程却在正事上乏善可陈;外的是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大形势对中国越来越不利的环境下,不断以极左手段破坏一国两制,致令「友邦惊诧」(尤其是美国),损及香港对北京来说非常重要的「窗口角色」。

 

假若梁的错误只是前者,那么对早已处心积虑要逐步赤化香港的中共而言,他的功过还可以「三七开」,北京纵不悦,也不会把他监生拉下马,但后者则无法不成为他的死罪。专长吃政治饭的梁特,竟然会犯上第二个错误而未能及早察觉、及时修正,原因有二。

 

 

 

《环时》搞破坏 梁跟车太贴

 

其一是,他和他的智囊受北京《环球时报》系的意识形态以及「强国论坛」之类的极端言论影响太深,几年来不断高举「一国」矮化「两制」,把香港说得一文不值之余,还严重破坏了法治、廉政、公务员中立等「两制」精华,已经「蜚声国际」。其二是,美国政治海变,特朗普当选还未就任,中美关系、东亚形势已骤然恶化,一切来得太突然,连北京那些善于翻云覆雨的操盘者也措手不及而须急煞车,梁特一伙跟车太贴,于是人仰马翻。

 

然而,真正影响下届特首人选的因素还要看120日特朗普上任之后如何推行说好的「百日维新」,其中包含他对主要进口国的态度、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实力投入,以及他如何看待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特朗普的亚太政策越强硬,香港的「窗口角色」对中国便越重要,要保住便越困难。

 

由于这些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北京最后首肯谁当特首,还须考虑下列场景和选项:(一)特朗普虎头蛇尾,上任后十分温和,那么北京可让林郑配叶刘上,利用二人的「港英旧电池」色彩继续瞒骗国际,实行「没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线」;(二)特朗普硬中带软,则北京可让表面上温和得多的双曾配出台;(三)特朗普非常强硬,北京满盘落索,只好索性让胡官上,向国际释出善意,同时用其它方法规限胡官,无谓硬拼,否则无法顶住美国压力、保住香港这扇无价窗口。

 

 

 

美国越仇华 两制越宝贵

 

看最新情况,北京很难乐观。上周,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特朗普又借北韩扬言试射洲际导弹发飙,指摘北京在对美贸易上好处占尽却在朝鲜问题上没出半点力。几乎同时,特朗普就宣布委任美国对外贸易首席谈判官Robert Lighthizer。英国《卫报》指此人乃列根时代出道的超级仇华鹰派,多年来不断指摘中国利用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占足美国便宜,应受惩罚,特朗普任用他,首要目的就是要他来对付中国(其次对付墨西哥)。北京因此非常不快,但对着即将上任的「狂人」特朗普却不敢造次,只让《环时》以十分诗意的文句诅咒:「谁知道美利坚合众国是不是历史天空中闪过的一道流星?」

 

中国靠了香港这扇窗口,能建立与发达国之间千丝万缕或明或暗的管道,在经济金融方面尤其重要。香港则在九七之后依然能够藉此享受美方给予而中国无法取得的各种优待,特别包括从美国输入一些不能输往中国及其它「共产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原因就是香港和中国之间筑起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体制区隔。美国政府看待这个中港区隔非常认真,甚至用法律的方式作出了反应规范,此即1992年通过的美国国内法《美国─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

 

此法与《台湾关系法》不同,并不干预香港内政;它只是指明,一旦香港和中国之间的分野模糊了、消失了,美国就以对待中国的态度对待香港,原本给予香港的优待跟着消失。为此,该法规定19972000年之间,美国国务院须每年对国会提交一份报告,认可一国两制所定义的中港区隔仍然有效。后来此法修订了,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延伸到2006年。事实上,美国国务院在2007年额外提交了一份报告,确认一国两制落实十年很成功,于是由2008年起,年度报告不必再提交,那对香港很有利。

 

 

 

梁当政 美即收紧《政策法》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政策法》判别一国两制是否继续存在、中港区隔是否继续有效,标尺就是在该法条文中11次提及的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然而,201411月底,中国「半正式地」向英国表示,《联合声明》已于199771香港特区成立、《基本法》生效当日同时失效,而此后英国对香港再无任何「道义责任」。英国政府实时反对这个说法,但反对无效,因为北京看穿了英国为了商业利益想当「中国的最好朋友」,根本不会再在香港问题上说三道四。不过,美国的反应不一样。

 

20154月,美国国务院在停止了七年之后,在没有法定要求底下,主动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其中指出中国政府和特区政府的若干行为有违一国两制规范,这包括20146月北京国务院发表的「一国两制白皮书」、特区政府其后提出的政改方案、引起占领运动之后特区政府的一些对付抗议人士的暴力手段,等等。报告还指出美国政府收紧了敏感商品出口香港的备案审查等规定。本来,梁特如果有足够国际政治触觉,当会实时懂得收敛一下,但事实不如此。

 

20165月,美国国务院再次在没有法定要求底下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这份报告对中港政府干预一国两制的行为作了更多质疑,一面尖锐地指出,在香港发生的李波事件上,美国首次指控中方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这意味着美国不认为《联合声明》已经失效)。此外,梁政府在港大副校任命一事上授意否决陈文敏教授的任命提议,其后更不理学界强烈反对而委任李国章为港大校委会主席,报告认为都是政府干预大学学术行政的事例。

 

大家可以推断,2017年美国国务院也继续会有一份年度报告,提及香港去年夏天及后发生的多起立会选举DQ事件、人大主动以「释法」为名替香港立法、给法院审判作强力指引的先例。大家也不难估计,特朗普的亚洲事务官员会怎样写这一个报告,以及报告写好送到由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的国会讨论,会有甚么结论。到时,美国国务院就算不作出最坏的结论(一国两制失败,香港不再与中国有效区隔,美国不应再予香港优待),也很可能会发出十分严厉的警告并初步制裁香港,令中国很被动。

 

 

 

队冧梁特者──美帝

 

笔者估计,奥巴马政府很可能于11月底透过外交管道暗地给了中国一个温馨提示;北京一急,抛出梁振英。这就可以解释为甚么梁特阴沟翻船得那么突然;习近平对梁似乎早有意见,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来自老美。不过,平情而论,梁氏私卖港人利益,尴尬下台乃天意,但他绝非破坏一国两制的唯一罪人;不少坏事都是北京手笔,例如铜锣湾书店事件,梁政府不过被动配合,不阻止、不抗议、不调查,不了了之。罪有应得之余,他也是半只代罪羊。

 

大家也可能留意到两则或有关连的新闻:一是本月2日的新闻报道指奥巴马政府将在卸任之前发表一份报告,建议阻止中国并购美国半导体行业高科技公司;起劲反华的特朗普政府求之不得。一是上周梁政府宣布一件「选举工程」:香港和深圳将合作在边界以南的河套区建设比原定计划大得多的科技园区,并大量输入中国专才。

 

这件深港同城工程和「西九僭建」一样味道,无疑本来都是梁特处心积虑要在他自己宣布参选之时公布的策略讯息,现在却变成林郑的竞选亮点。不过,此项高科技同城化工程从中港美三角关系看,非常敏感,可能进一步刺激美国国家安全疑虑,结果导致美方更严格限制美国高科技产品输港,因为以后香港科学家接触得到的美国尖端科技产品,中国科学家也可直接接触到;按行会梁粉的说法,甚至有可能将来大部份的「香港科学家」都是大陆来港的「新香港人」。

 

 

 

矮化香港最大输家──中国

 

明显,有人为了一己选举利益,不惜牺牲香港利益。类似这种中港融合、深港同城的政治工程越来越多的话,很快有一天美国会按《香港政策法》了结给香港的优待。当然,一些中港喉媒、极端分子、《环时》派的人会说:美国的东西不稀罕,中国的更先进。

 

如果北京领导人不是儍子,应该看得清楚:香港由一些执行「没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线」的死硬派人物来领导,所有港人都会是输家;而且,一旦香港的「窗口作用」消失,更大的输家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