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杭州的苹果店里排队(2016年3月31日)
 
华盛顿 — 

刘先生就职于一家美国出名的大数据公司(受访者要求匿名),曾经负责本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项目。他告诉美国之音说,最后他们的公司选择不进驻中国市场,原因呢?中国特色的市场运作。

他说:“就不是一个理念。中国比较特别,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潜规则和政策走向。美国就会觉得这个里面有很多比其他市场多出来的开销, 最后谈不下来。或者说针对中国市场需要做很多特别的调整。我想很多撤出的外国公司也是一样。”

高科技行业的美国公司,像甲骨文、谷歌、苹果和微软都看准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所在而进驻这个市场。而现在,虽然外企已经不如十年前那样受到各种政策上的优待,仍然有很多公司不愿放弃这块香饽饽。

优待不再

中国美国商会 (AmCham China) 于1月19日发布的最新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技术和研发领域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国内消费增长,中产基层规模扩大、收入提高;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及数字技术发展等要素,都能够给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在华业务带来重大机遇。但是这份报告又说,在中国做生意变得越来越难,这家工商游说团体多达81%的会员感到他们在中国不像以往那样受欢迎。

的确,2016年给活跃在中国科技市场的外资公司带来很多恐慌。中国在201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标志着在涉及互联网的事物上,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这份法律中要求金融和通信等行业的公司接受安全检查、在中国境内存储数据等强制性要求,将让外国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高,或者让它们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在2016年12月27日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将维护网络主权纳入国家领导层最高战略。强调维护“网络主权”的概念,与西方国家将互联网作为打破边界、联系世界的概念大相径庭。

而同时,随着中国对于国内科技企业的保护主义政策和不断升高的人力成本,科技类外企抱怨说,他们在中国的处境越发艰难。

甲骨文公司前几周宣布即将裁退北京200人的研发中心,而希捷数据公司也宣布将关闭其在苏州的工厂,预计将裁员2200人。

三个困境

在美国高科技行业工作的刘先生表示,美国公司在中国运作有三个很大的困境:客户需求无法了解,合作方需求难以满足,以及中国国内企业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在客户需求上”,他说,“美国市场主要是去做市场调查”,但是中国市场就不一样了。中国市场比较特别, 有很多台面上不能讲的要求。这些需求直接去问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的。”

很多外商表示,中国市场存在不同的文化,比如简单的电商,中国人喜欢货到付款,而美国人往往是先付款再发货。再或者,中国市场上对一些特别的数据需要包装,或者说与政府有关的项目有一些特别的要求,这类不同的文化和习惯都给美商增添了很多的额外开销。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可能相互联手,在招标过程中排挤外国企业。刘先生说,实际上,中国市场有中国市场的规律和玩法。

“你如果是个外国公司,你玩儿不进去,也玩儿得不如他们好”,他无奈的说。

另外,中国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外商撤退的原因之一。他原本所在另一家做商业情报的科技公司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之后由于中国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与总公司研发中心沟通问题带来的开销,该公司最后决定全盘撤离。

另外,还有批评人士说,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制度也给美国科技公司制造了障碍,脸书和推特等红遍国际的社交媒体在中国却被封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去年第一次把中国的防火长城称为贸易壁垒。

《华盛顿邮报》1月23日的一篇报道说,就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高举全球化大旗并呼吁西方听众不要把自己“关入黑屋”的同时,中国却进一步加强了这道防火长城,宣布禁止提供未经批准的网络翻墙工具VPN。

国内视角

另一方面,海外巨头的难处似乎给中国国内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在脸书和推特被挡在中国市场之外的时候,微信做的风声四起,甚至一些功能已经超过了国外企业。百度也因为谷歌的退出得到好处,发展成中国最重要的搜索引擎。分析人士说,中国政府对于国内企业的保护政策伤害了外企利益,却给了中国公司发展的机会。

也有业内人士对美国之音说,除了政治敏感领域,中国政府还是欢迎外资的,而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做得不好,不应该埋怨保护主义政策,主要还是因为它们不熟悉中国国情,包括“潜规则”。

在中国一家民营科技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受访者要求匿名)说,他觉得外国公司有关在中国受到不公待遇的抱怨是不合理的。他不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对国内企业存在保护。

他说:“我不觉得保护。 我觉得是外企的水平。坦白说能跟BAT(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的国外公司只有脸书和谷歌。 像老牌的微软、甲骨文跟国内公司差别已经很大了。我一点都不觉得保护。包括甲骨文的案例, 它在中国的研发不是核心,只是一些测试。 业内前几年这个关门那个关门,实际上有本事的人早就走了。这个不是国家政策导致的,而是竞争以及资本的流向以及活跃度导致这些有能力的人很早就已经走了。”

当被问及数据存储方面的限制是否对外国企业产生不公平的问题上,他说,确实中国对数据存储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不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他说:“站在不同的人角度看,确实是有可能到一定国家层面的高科技是不允许跨国公司进的。比如说我自己有阿里云,那么我不可能去接受Microsoft 的云或者Amazon的云。因为数据有一定安全性。”

他补充说,实际上对数据的保护,每个国家都一样。“看华为的下场跟看阿里云在美国的下场就知道保护主义了。我觉得,其实都是一样的 ,”他说。

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中,技术与其他研发行业的美国企业将2017年在华业务的挑战归为五类:包括法律法规执行不一致(60%), 劳动力成本增加(60%), 中国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53%), 取得相关许可证困难 (35%) 以及行业规章风险(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