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宪章》批评现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勾画未来政治体制的轮廓,体现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追求宪政民主取得的主要智慧,为争取自由、平等、人权的公民树立了一个为之奋斗的制度性标的。这里,笔者略谈几点因《08宪章》的公布而引起的思考。
(一)《08宪章》问世必然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08宪章》主张建立的社会体制与目前正在运行的社会体制的矛盾,如何看待《08宪章》构思的治国原则与当前执政者奉行的治国理念存在的冲突。网上最近贴出《融合左右 超越对抗》(以下简称《融合》)一文,称“这是我们对《08宪章》的完整解读”。作者对上述矛盾或冲突的对策是:融合左右,超越对抗。以这种原则处理上述矛盾或对抗是否适当?
该宪章指出:“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它要求取消“一党统治”,“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这些直言不讳的指陈直接涉及当前的执政者:中国共产党。中共奉行“党天下”、“一党统治”,说明它在党纲中宣扬的“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不真实的;“一党统治”是一种“特权”,霸占这种“特权”也就表示中共党纲鼓吹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是虚伪的。“党天下”、“一党统治”,这样的事实证明中共是专制主义政党,它与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是对立的。明确中共的性质及其与民主、自由的对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们判断中共走向的基石。《08宪章》的实质要求是废除中共的专制主义,这关乎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会激起它不顾一切的暴戾反应。1957年镇压右派即由此引起,1989年“六四”屠城即由此暴发,可见中共维护其专制体制的意志异常强悍。把握中共这一本质,才便于明确以民主宪政代替一党专制将是一场相互对峙、难解难分的博弈。《融合》一文多方磨合这一博弈的尖锐对立,企图“融合左右,超越对抗”,这样处理具有对抗性的矛盾或冲突,是不适当的,行不通的。
《融合》称:“我们并不指向和谋求所谓的政权更迭,因此就不会有结束中共一党专制的表述。”这与《08宪章》的表述恰恰相反,该宪章中“我们的基本主张”第9条明明白白写着“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这是《融合》一文从《08宪章》的庄严要求后退的表现。推行宪政民主,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是“结束中共一党专制”,舍弃这一关键与核心,那样的“宪政民主”,岂不是仍然由党作主而非由民作主吗?那样的“宪政民主”还有什么价值,还有什么意义?
《融合》还企图磨合《08宪章》来自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人权、宪政等理念与胡锦涛鼓吹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根本区别,认为两者具有“方向性认同”。它们真的是同一方向的观念吗?人本思想,把人作为社会的根本原素,一切从全体国民的利益出发,而中共自命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命为“三个代表”,必然是以党为本,一切以党的利益为转移,两者是相矛盾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仁爱往来是人类的美好向往,中共至今仍然牢牢掌握“一党专政”,制造人间悲剧,两者同样是相矛盾的。现实告诉我们,胡锦涛说的是“以人为本”,做起来却是“以党为本”,说的是创建“和谐社会”,干的却是打压一切不稳定因素,维护专制政权的稳定。对中共来说,只要坚持“以党为本”、“一党专政”,就不会在施政上同时“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因此,就不会与《08宪章》追求的民主、自由、人权、宪政有什么“方向性认同”。
《08宪章》构思的治国原则、主张建立的社会体制很难被当政者认同。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已经宣示:中共只认准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模式均是“邪路”,用胡先生的语言表述就是“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设想执政者会善待这一宪章及其支持者是不实际的,尤其不宜以为中共高层会多方迎合《08宪章》的要求。《融合》一文的作者与此不同,他认为宪章多项主张可以得到当局认可,他表示,“这项主张的实施难度不大,只需要执政党的决心”,“这项主张执政党应该基本认同”,“这项主张对于执政党而言可以立即接纳”,“这项主张不涉及重大敏感政治问题,相信执政党会从善如流的,迅速实施”,这些其实只是作者的主观臆测而不是执政者的意愿。当局多次明确拒绝分权制衡制,因为这一体制的实施会使中共对社会的统一控制陷于瓦解,《融合》作者却极力推荐分权制衡,认为这是“可以拯救执政党自己的事,只有傻子和疯子才不去着手做呢。”这种一厢情愿的态度是欠慎重的。
我以为,如实反映现实的矛盾或冲突,从中寻求适当的解决途径,是支持《08宪章》的可取方式;磨合矛盾或冲突的对立,企图以主观的折衷方式加以解决,对《08宪章》的推行是无益的。
(二)《08宪章》代表一种政治需求,中共的执政也代表一种政治需求。两者的较量,如前所述,将是“一场相互对峙、难解难分的博弈”。有没有相互接近、相互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求得一致的可能呢?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公民维权活动的力量逐渐壮大,走向联片;维权中的上访活动取得某种突破,使截访受到约束,制造冤案的官员受到惩罚;维权中的农民维护耕地的权利得到伸张,地方政权抢夺农民耕地的动力受到制约;抗暴活动的和平示威辅以理性暴力的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知识层的进步力量克服恐惧心理和犬儒主义,切实投入维权活动;中共内部批评时政的力量进一步活跃;公民支持《08宪章》的活动开始形成。总之,社会压力加大到使中共高层开始动摇,就会出现双方接近、互作让步的可能。需要看到,目前中共虽然四分五裂,总的实力仍然不小,而社会反抗力量却相当分散,尚未走出低谷,难以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呼吁中共与《08宪章》活动合作,暂时还不具可行性。
这种困境容易诱使人们产生异想:以保留中共执政地位为条件,换取当权者同意放开专制罗网,容纳民主措施,建立民主宪政体制。萧瀚教授在《关于“零八宪章”》的文章中就提出这样的设想。他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治道路,应该是在和平推动中完成宪政改革,共产党必定是其中的重要力量,甚至是最重要的力量。”认为中共这个专制政党会成为推动社会向宪政民主转型的“重要力量,甚至是最重要的力量”,的确是大胆的设想。萧先生的具体思路是:“共产党和各界共同拟定一份‘过渡期宪政方案’”,包括:1,共产党继续执政,确定具体年限;2,全面实行三权分立的公权力监督模式,正常发挥议会、行政和司法保护公民权的功能;3,允许结社自由,可以组织新党;4全面保护原宪法所承认的公民权利;5,增补和保护未被承认的公民权利;6,军队国家化,不得介入内政;7,拟定对将近60年来共产党过往问题的调查、审判、赦免程序和制度性宽恕方案;8,过渡期结束,如多党竞选条件不成熟,可由议会决定是否延长过渡期限。
这个方案的预期是官民互动,共襄和平转型义举。如此就必须观察官方有无这方面积极性。萧先生的方案是奔着取消中共赖以生存的特权去的,根据利益原则,中共在自以为得势时不可能同意放弃已有特权而与民间愿望合拍。你要夺我的巨额财产,我会欣然同意,还要帮你数钱,天下哪有这等违反常理之事?看来,设想“共产党与社会各界共同拟定一份‘过渡期宪政方案’”只能落空。方案的具体细节进一步告诉我们,它实际上把中共执政地位架空,所有变动,如三权分立、军队国家化、公民权利兑现,都不受中共制约,所谓“执政地位”成为象征性头衔。这样的转型方案,必须在外力强大到逼迫中南海宣布全面投降才能付诸实施,否则,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政治上的任何互动、迁就、让步、妥协都是实力较量的结果,自方实力处于弱势却想骗取对方作出决定性让步,已经超越了政治游戏规则。
萧先生的妥协构思是当前的和解思潮的代表。这一思潮已经存在多年,致力于官民和解以节省社会转型成本。作为一种探讨,当然愿意看到追求社会和解的志士确能探出一条可行之路。不过,希望从事此种探险者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社会现实,警惕满怀豪情的空论。中国和解智库曾就官方发表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评论,认为这份文件“首次公开声言放弃独裁政治”,“中国和解智库认为,这是中共放弃‘四项基本原则’中‘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信号,并赞赏中共回归民主政体的政治认同。”对当前触目皆是的对维权者、异议者的专政铁棒视若无睹,讴歌当政者放弃这种铁棒而归附民主政体,这样的吹捧离开追求政治和解太远了。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发展下去,不要说可行的和解之路找不到,恐怕探险者跌入深渊还不知是如何失足的。寻求政治和解者还有一个显然的麻烦,就是如何对待中共积累的因残暴镇压而死于非命的高达数千万的灵魂问题。2004年发表的《呼吁朝野大和解公开信》,要求体制外人士“宽恕中共的暴政,用爱和宽容感化中共”。“爱和宽容”有用吗?“六四”即将过去20年,掌权者连抱歉的表示也没有,更不用说认错、悔罪了。他们是“用爱和宽容”能够感化的么?公开信还要求体制外人士“为减少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承担另外一半责任”,就是说,“六四”屠杀那样的罪恶,老百姓应“承担另外一半责任”。这是不是对待无辜百姓太残忍、太苛刻了?还有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就是对中共血债需要调查、落实、审判和追偿。2008年《以宽容和解促进社会和谐》一文提出解决方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真相委员会”或“和解委员会”,负责查实大案、要案。省市县成立“真相委员会”或“和解委员会”,负责查实各地冤假错案。但是,要求领导者领导“和解委员会”整领导,这样的设想有实现的可能吗?有关屠杀无辜的秘密档案能公开吗?审判、定罪能公正进行吗?如果体制内成立“和解委员会”的设想不过是空谈,那么,在中共的历史罪行问题没有找到妥善的对策之前,所谓官民和解的前景是不乐观的。
(三)《08宪章》的公布给追求民主宪政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以此宪章为基础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实现。百年来,这一朴素的愿望落空,成为民众的最大遗憾。《08宪章》殷切地呼吁“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这个热诚的召唤体现了《08宪章》签署者的真挚心愿和宽广胸怀。
文告的公布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广纳宪章的支持者形成要求实施民主宪政的公民运动,是更艰巨的任务。既称“运动”,就应有广泛性,成为不断增加的、愈益扩大的、群众性的、目标一致的社会力量。知识层的人士不断投入运动是一个显著标识,工人农民的与闻和支持更是一个显著标识,各界精英的赞助表明这个运动向上层扩展,政界人士的靠拢表明这个运动的张力增强。社会各方面力量不同程度地逐渐集中于《08宪章》的旗帜之下,中共专制势力也就不断削弱、衰减,日益孤立,趋向崩溃。这时,某种偶然的触媒就可点燃决斗的熊熊大火。
《08宪章》期盼的公民运动要靠人去发动,去组织,去协调,去运作。这样的人必须专业于此,别无旁骛,而且,组织者要学会在中共统治下从事此项工作的特殊技巧,特殊本领。高智晟、郭飞雄二位先进曾从事过这一工作,形成一定声势,惜被当局压息,大地又呈沉寂。一些律师作过维权襄助,可惜因当局打压而未能有所突破。大陆民运之所以陷于分散的、初级的、很容易被军警镇压下去的态势,缺乏专人组织、协调可能是原因之一。如果《08宪章》的设计者、支持者欲以一场不断壮大的公民运动推动宪章的实施,就必须把发动公民运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提到头等重要地位。可以说,大陆民运困境的突破,关键在此一举。如果象过去那些上书言事一样,文告一经发表,后序工作皆无,结果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中共在暗中只有嘲笑而自得,人间依然啼者自啼,笑者自笑,生老病死,日出月落。
《08宪章》已经公布,支持者正陆续增加。增加之后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2008.12.21)
作者为知名时评作家,居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