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三位特首候选人正式登场,在1,194名选委中,曾俊华、胡国兴和林郑月娥分别有165180580个提名。胡的提名全是民主派,林郑的提名全是建制派,曾则有35个建制派提名,余下为非建制派。另有269名选委没有提名任何人,绝大部份是建制派。

 

要当选为特首,候选人要得到601票或以上。若没有候选人取得足够票数,在第一轮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若还是没有人取得601票或以上,这次选举就没有人能当选,应要安排另一次选举。今次特首选举,选情复杂,相信不少选委都在考虑策略投票。

 

以现在林郑得到的提名数目,距离601最近,胜算最高,但还有两组数字影响大局。第一组是在269名未提名的选委中,林郑还有多少支持票。第二组是在林郑所得的580个提名中,有多少会在投票时转投其它候选人。

 

在中联办大力助选下,不少选委即使不支持林郑,在压力下也得公开提名她。故此,应会有一定数量选委,在投暗票时有不同意向,但实际会有多少很难预计。若有15-20%的提名最后「走」了,那么林郑能否达到601票,上落可能只在十数票之间。因此,林郑能否胜出,取决于现在提名了她的建制派选委,会否转投另一候选人。

 

如果林郑不能在第一轮取得601票,到了第二轮投票时,就会对曾极之有利。据估计,民主派选委中的大部份、已提名曾的建制派选委、未提名且非林郑支持者的建制派选委,及已提名林郑但最后「走票」的选委,都倾向投票给曾。原先在第一轮投票给胡的民主派选委,应也会投票给曾;而在第一轮投票给林郑的选委,可能会有更多走向曾,令曾在第二轮当选的机会大增。

 

 

 

以民意促建制派改投票意向

 

民主派选委的选择不离曾、胡或白票,但选择白票的会很少。若林郑在第一轮就取得601票或以上,那么民主派选委的投票意向无论是甚么,对大局都不会有影响。但有一个很微细的可能性,假设要进行第二轮投票,如民主派大部份选委在第一轮是投票支持胡,令胡所得票数多于曾,那么会被筛走的是曾。到林郑和胡进入第二轮投票,原先支持林郑的建制派选委,转去支持胡的机会,应较转去支持曾低,甚至不少在第一轮支持曾的建制派选委会回流给林郑,令她在第二轮胜出。不过这可能性并不大,因民主派选委主流应是支持曾,即使民主派选委大部份支持胡,曾有不同票源,不大可能在第一轮就被筛走。

 

总体来看,特首选战的结果,只取决于一组人,就是现在提名林郑的580名选委中有多少会「走票」。若有一定数量「走」了,令林郑不能在第一轮胜出,那么曾就胜算大增。若是如此,我们就要问甚么因素决定「走票」的数目?这问题也是中联办在问。

 

中联办一定会想尽办法「箍票」。他们可以说从最后得票数目推算是谁「走票」,制造恐慌令建制派选委不敢走票。唯一因素可导致建制派选委改变投票意向的,是他们也担心若高民望的候选人当不了特首,而是由社会已积累起强烈反对声音的候选人来当,那么未来五年的管治,甚至可能比过去五年更差,故他们愿意最终改变投票意向。民意有多大影响力,也是难料,但对无票的港人,这也是他们在此特首选战,唯一可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