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形象早已嵌入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清官”情结牢固捆绑着每个中国人。因此,历朝历代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盼望着“青天大老爷”,人民的福祉,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全靠清官,除此之外别的没有。中共统治者依然延续历代皇朝的统治手段,对腐败实行打击靠清官,而不是对权力制衡。但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反腐败靠人治注定失败;而产生于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是迄今人类社会最好的制度,是最能遏制权力腐败的制度。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受到亿万观众几乎一致的好评,其实就是重复了历史观念,“清官”“好官”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一个好的制度。全剧属于虚构故事,但剧情围绕着执政的共产党党内权力游戏的主题,以及有些高干的生活作风,尽管全剧最终的目的,系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及中央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打贪惩腐的歌颂。

 

有网民这样写道,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媚外了,可我还是不想看歌功颂德的影视剧。难道抓一个贪官不是应该的吗?难道非要在电视剧里,左一个党的名义、右一个人民的名义吗?

 

“透明国际”的廖燃提醒说,“人民”一词在中国被滥用,比如“人民公社”、“人民大会堂”……在改革开放前,人民大会堂你能进去吗?是人民的吗?所以对于“人民的名义”,是否是人民的名义?大家姑且付诸一笑。

 

此外,北京市国安局4月10日起正式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以“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该办法鼓励市民举报间谍行为,最多可获奖励50万,但诬告他人者也将依法受到制裁。此举不得不让人们立刻联想到文革,在毛时代的“防奸防特”、“抓特务”的高潮时期,中国各地涌现出成千上万的“美帝”和“苏修”特务,无数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外,中共当局还告诉中国公众说,中共得到的无数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是混进中共的“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则是“美国特务”,而且还是“战略特务”。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权力斗争和挽回民心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4月6日报道:《纸牌屋》中国版《人民的名义》大受观众欢迎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海报

 

被视为美国电视剧《纸牌屋》中国版的《人民的名义》,在爱奇艺平台开播以来,大受观众欢迎,由于剧情探讨大陆官僚贪腐较其他国产剧更为大胆和细致,包括干部与小三被捉奸在床、高干把一捆捆的现金藏在家里,甚至还有副省级领导顽强抵抗中纪委的调查等鲜有出现在大陆的剧情,爱奇艺平台开播12集以来,迄今已经有3.2亿次的收视。

 

全剧一共55集的《人民的名义》,不但观众叫好,连评论也罕见认为属于上选之作。全剧属于虚构故事,但剧情围绕着执政的共产党党内权力游戏的主题,以及有些高干的生活作风,尽管全剧最终的目的,系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及中央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打贪惩腐的歌颂。

 

由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和胡静等演员担纲演出的《人民的名义》,根据官方介绍,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由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执导。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故事。

 

此剧引起各界瞩目主要是剧情打破了大陆长期以来对反腐主题剧集在黄金时段播放的限制,而且是开创了电视剧描写“副省级”领导是一个坏人的先例。

 

不过相对于美国的《纸牌屋》,《人》剧的大胆程度仍有一段距离。美国的《纸》剧剧情核心直接描写白宫内部的权力斗争,远远超过了《人》剧的剧情。

 

大陆的电视审查当局在2004年决定禁止电视播出任何有关反腐主题的节目,就算是虚构之作也在禁止之列,因为当局恐怕这会削弱大众对党的信心。

 

《人民的名义》现在可以在黄金时段播出,因此在若干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对一党专政仍可治理贪腐充满了自信。

 

此外,剧集的播出也刚巧配合习近平出任党总书记5年以来打贪的里程碑。自习2012年上台以来,估计已有120万个官员因贪污而被惩治,当中更包括他的前任胡锦涛的大内总管以及中央军委的两个副主席。

 

习近平2015年访问美国在西雅图发表演说时讲过,他的反腐是“老虎苍蝇一起打”,完全符合人民的意愿,跟政治整肃无关。他说:“我们没有政治斗争,或任何跟《纸牌屋》相似的剧情。”中纪委亦试图借此而吸引民众,特别是喜欢电视剧但讨厌电视生硬评论的年轻人,关注这个题材。

 

▲德国之声(DW)4月7日报道:“人民的名义”戏里戏外打了谁的脸?

 

被誉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成为眼下社交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在引燃追剧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称,该剧的拍摄水平还不如样板戏。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不应只冠以“人民的名义”。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名内地政府官员与一名金发情妇被捉奸在床,一位共产党干部在别墅用数亿元现金填满一堵墙。一位“副国级”领导人挖空心思抵制调查。最近在内地荧屏和网络热播的并非青春偶像剧,而是一部宣扬主旋律、名为“人民的名义”的反贪巨作。

 

该剧上映一周多来,突破10亿点击量。在播放该剧的视频网站之一“爱奇艺”上,单日播放率达1.7亿次。

 

《人民的名义》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宣传部等官方单位出品。据中共官媒报道,对该剧的审查过程尤其顺利,仅用10天——时间之短出人意料。

 

关注腐败问题的“透明国际”组织亚太部中国问题专家廖燃认为,这部戏打破了中共的一些禁忌。他对德国之声表示,“用电视剧的方式深刻揭露中共党内的腐败,中共希望在形式上进行这样一种探索。因为用电视剧远比透过报纸和电视认罪的方式渗透性更强。”

 

廖燃说,中国老百姓爱看电视剧。这比之前中共一贯的做法:在新闻里公布贪官贪污金额的几个数字达到社会舆论中的渗透力更广更强。

 

这位中国问题专家还表示,“其实在中国宣传领域有很多’潜规则’、’禁区’不能突破的,尤其是这些腐败的官员都是党的官员。比如官员在刚落网的时候,媒体的宣传其实还是很谨慎的。”

 

美国CNBC电视台在线也对《人民的名义》进行报道。报道透露,尽管禁止播放有关腐败题材的电视节目没有正式规定没,但2004年审查机构发布“建议”后,中国制片方回避腐败题材。建议指出,不要再黄金时段播出反腐题材,包括影视剧。

 

挖的越深,伤害越大

 

但廖燃也补充说,尽管打破一些禁忌,但媒体一直试图将贪官的犯罪行为娱乐化,媒体报道的只集中在官员有情妇和贪污多少钱的问题上,而这恰恰偏离了反贪的主题,“因为这些腐败官员的存在和他们以权谋私的情节——实际上恰恰是对执政党的一个重大伤害。他们在被审的时候说过一些什么话,基本上在新闻报道上是被封锁的。”

 

《人民的名义》描述了各级政府官员针对高层官员和基层官员的反腐行动。故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虽然故事的调查以卷入汉东省京州市地产分配案的贪官污吏开始,但播放后不久便有观众表示剧情并非完全虚构。这让网民联想到2016年10月因受贿被判处死缓的“亿元司长”魏鹏远。

 

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不仅火了荧屏,也在网络间引燃热议。而中共也动用其审查机器,对一些“敏感”评论禁声。致力中国独立电影发展的知名影评人张献民就是被禁声者之一。“自由微博”转发张献民的批评写道,此剧是一部拍的非常糟糕的电视剧。不管从形式上还表演风格上。他认为,如果中国资深电影人、已故教授周传基老师看到,恐怕也要动怒。因为,“该剧视听语言的运用,跌落到1970年的水平,比样板戏差一点。 表演整个是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风格。 由此预测明年2018年的电视剧将出现1968年水准。 ”

 

网民一方面表示,该剧让人“大开眼界”,一方面表示,看够了中共的“自吹自擂”。有网民这样写道,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媚外了,可我还是不想看歌功颂德的影视剧。难道抓一个贪官不是应该的吗?难道非要在电视剧里,左一个党的名义、右一个人民的名义吗?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不应只冠以“人民的名义”。

 

“透明国际”的廖燃提醒说,“人民”一词在中国被滥用,比如“人民公社”、“人民大会堂”……在改革开放前,人民大会堂你能进去吗?是人民的吗?所以对于“人民的名义”,是否是人民的名义?大家姑且付诸一笑。

 

▲自由亚洲电台(RFA)4月7日报道:中国“尺度最大”反腐剧评价两级 造势不成反启发民众?

 

中国当局推出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大陆热播,反映中国官场反贪行动和地方政治圈的明争暗斗的现实,被官方媒体形容为中国大陆“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但电视剧开播后引发两级评论。有正面评价者认为,当局突破限制、不怕揭丑,体现反腐决心。而针锋相对的批评者说,该剧是为中共19大之前为习近平造势,但却展现出各级党政机关贪腐问题的严重程度。

 

中国官方推出由最高检察院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影视中心等单位出品的反腐主题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情包括:官商勾结、权色交易、黑社会和公安勾结强征强拆、省委常委会的勾心斗角、甚至还有副省级领导顽强抵抗中纪委调查等情节。

 

剧中有贪官把一捆捆现金藏在一整面墙壁中的“小官巨贪”赵德汉,就是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为原型。曾有媒体报道,检察机关从魏鹏远家中搜出2亿余元人民币,五台点钞机连续14小时清点,一台被烧坏。

 

追看该剧的网络活跃人士“捣乱仁波切”接受本台采访时称,该剧好坏参半,对挽回民心作用不大:

 

“我已经看到14集了,好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国家一窝全乱了;坏的地方就是,还是避重就轻,回避权力监督。在所有的剧中几乎没有提到任何司法独立,我觉得这才是治腐败的主要方式。他可能是想宣传正能量,但给我的感觉就是教条的东西太多了。”

 

该剧自3月28日开播后,收视率一路飙升,全网播放量突破10亿,引发网民两级讨论。

 

有网民惊叹该剧让人看傻了眼,中国竟这么腐败。也有网民称赞其为中国版的《纸牌屋》,突破限制,把现实问题赤裸裸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开创了电视剧描写“副省级”领导是一个坏人的先例,体现政府反腐决心。

 

不过也有网民指,此剧只不过是通过文艺呈现方式进行政治宣传,窥一斑而见全豹,没有被反映或报道的黑幕还有更多;还有分析称,反腐是中共内部权力斗争的武器,不敢触及最贪腐的红二代们,和老百姓的福祉没关系。

 

新浪微博还就此发起调查,让网民票选尺度最大的情节,其中“尺度再大也没有现实大”、“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检察机关办案抓人需要请示省领导”位列前三。

 

河北独立媒体人朱欣欣告诉本台,当局在中共换届之年播出此剧,实为歌功颂德之作:“也为他们的权力斗争提供借口。我们不要对这种抓贪官寄予根本的希望,如果这个体制不改革,不搞真正的宪政,中共的贪腐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中国当局2004年起开始全面禁止涉及反腐题材的节目,担心引发信任危机后,除了中纪委自己出品的反贪纪录大片外,中国已有10年没有反腐写实剧问世。此次《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据说是反映了中国政府公开表明对一党专政下治理腐败的决心。

 

▲自由亚洲电台(RFA)粤语部4月8日报道:大陆反腐剧受热捧 被批巩固中央权力

 

1套罕见尺度较宽松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现时正在大陆热播,内容涉及官员淫乱、贪腐的剧情受到民众追捧,网上点击率更超过10亿次。有媒体人士认为,收视率高反映民众对廉政的期望;而当局推出反腐剧,相信是为了提高老百姓对中央权力的认可。(刘少风 报道)

 

这套堪称“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的官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当中情节被指贴近现实,真实反映政治黑暗面,包括官商勾结、权色交易、省委常委会的勾心斗角、黑社会和公安勾结强拆,官员与情妇被捉奸在床,讽刺官员淫乱等,尺度可说是“最宽松”。

 

剧集在上星期播出至今,掀起社会热话,网民纷纷留言,指剧集“贴近现实”、“每晚都要熬夜看”及“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

 

网民“秀才江湖”正追看剧集,他周六(8日)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剧集深受老百姓欢迎,相信是能够满足他们对官场的好奇心。

 

秀才江湖说:反映一些中国官场是丑陋,比如说拍马屁、官方的舆论、维稳机制,有些老百姓比较好奇中国的官场是怎样,这电视剧的作者(编剧)也是经过一些实地采访,所以能满足老百姓对官场的神秘感。

 

据了解,《人民的名义》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出品,改编自“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的小说,故事围绕检察官的反贪行动和地方政治圈的明争暗斗。

 

对于有学者认为,《人民的名义》体现了中国反贪腐决心,能够警惕官员干部、凝聚社会反贪腐的意识。秀才江湖表示,《人民的名义》其实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的官场现实,只是当局刻意营造的反腐氛围。

 

秀才江湖说:这个电视剧反映的绝对不是中国真正的官场现实,中国真正的官场现实是10个(官员)9个是贪,这个电视剧我看了10几集,我目前为止只看到2个贪官,电视剧上显示很多官都是清廉的,这违背中国的官员现实,(当局)刻意营造反腐的氛围,其实真正的共产党反腐是内部斗争。

 

大陆媒体人士、作家朱欣欣对本台表示,当局很多年没有推出反腐的电视剧,收视率高反映民众对廉政的期望,但他认为当局反腐只是为了巩固中央的权力。

 

朱欣欣说:官方之所以能够通过电视剧来引导民意,我想最终的目的不是想彻底改变制度,而是提高老百姓对中共权威的认可,把希望寄托在中共的中央权力之上,靠所谓的清官来推动制度的改进,而不是让老百姓主动参与改革,很多老百姓也没有看清楚,所谓廉政的这种反腐电视剧,实际上也在为这个体制歌功颂德,它只是反贪官,并没有真正反体制。

 

《人民的名义》以中国改革开放,GDP(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下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响应党中央的反腐主题,讲述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北京发动群众举报间谍 “抓特务”使人联想文革

 

▲美国之音(VOA)4月10日报道:北京敦促公众谨防敌特 重金奖励举报间谍

 

香港 —中国官媒星期一报导,北京市国安局4月10日起正式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以“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该办法鼓励市民举报间谍行为,最多可获奖励50万,但诬告他人者也将依法受到制裁。该办法一出笼便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根据北京国安局的奖励办法,市民如果发现或知晓间谍行为线索,可通过拨打安全机关举报电话、信函或直接到安全机关举报,国安局将核查并评定线索作用及效果,分三级奖励,分别给予10至50万、5至10万、1至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保护举报人

 

奖励办法还表示,因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公民或其近亲属人身安全有危险,可向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未经举报人同意,举报人的信息要保密。

 

中国官媒引述北京国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对外交往增多,一些境外间谍情报部门也借机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渗透、分裂颠覆、情报窃密、勾连策反等破坏活动。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极力寻求境外间谍机构支持,还有部分人出卖国家利益,提供情报。因此反间谍侦查有需要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利用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渐建立起防间谍网络。

 

根据中国《反间谍法》第38条的规定,间谍行为是指,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指使、资助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指使、资助他人或境内机构、组织,窃取、刺探、收买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以及进行其他间谍活动。

 

政权安全

 

北京市国安局的举报间谍奖励办法一经报导,立即引发境内外媒体的转发和关注。中国近代史学者、时政评论家章立凡星期一对美国之音表示,北京国安局出台这个举报间谍奖励办法,应该与今年秋季召开的十九大换届有关,与强调今年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重要一年有关。

 

他说:“我想一定是有关系,就是要严防各种的信息泄露出来,因为每到这样的重要的会议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被披露。这个就有可能被告密,或者被指为从事间谍活动。比如说我得到某个消息,我告诉了你们,可能我就是算是间谍活动。(笑)。”

 

章立凡表示,通过发动群众举报间谍活动,给外界的观感是政权不自信,也有些让人感到社会不正常,有点病态。

 

他说:“奖励告密是历史上常有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亡朝时代。不自信的时代可能这方面就会草木皆兵吧。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反映出政权的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网友调侃

 

举报间谍奖励办法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包括大量调侃。有网友表示:“找到发家致富的方向了”,“创新产业,北京朝阳终于可以经济成功转型发展了”,“从此朝阳区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还有网友担心,“又有好多冤案,重回文革年代”。有人调侃说,感觉又回到5、60年代到处发动群众“抓特务”的时代。

 

章立凡表示,反间谍工作是要靠专业机构进行,这种发动群众运动的方式非常不严谨,容易造成混乱,甚至一些冤假错案。

 

他说:“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人因为利益驱动,或者是个人的各种恩怨,然后掀起一种告密之风。多余制造冤假错案,在这方面频率就会加高。这个已经有点像当年铁幕之下东德秘密警察搞的那一套,就是大家相互监视,然后呢相互告密。”

 

有网友表示:“有的间谍就是学生,当地百姓,帮忙拍个军事基地照片,搜集信息什么的,没有电影里那么高大上”,认同发动民间举报间谍活动。不过,还有网友调侃说,“被公民举报的间谍,他得有多菜”,“能被群众看出来的间谍,我怎么觉得还是别揪出来比较好呢?放着业余级的蒋干不好好珍惜,非逼着敌人换一批专业级的余则成来吗”?还有网民问到,“当官的把钱放国外,子女去国外留学,入外国籍算不算间谍”?

 

有网友表示:“50万元奖金确实吸引,我空有举报之心,但是没有保证我自身安全的能力啊。”

 

▲美国之音(VOA)4月10日报道:抓特务再度在中国时髦

 


奖励群众举报间谍卡通(苹果日报图片)

 

华盛顿 —4月10日,中国官方媒体发布公告说,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推出并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

 

北京市当局推出的这一反间谍奖励办法,令许多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感觉似曾相识,毛骨悚然。

 

在中国共产党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统治中国的时代,“反帝反修”(“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缩略语)、“防奸防特”、“抓特务”是中共当局长期紧绷的弦。

 

在毛时代的“防奸防特”、“抓特务”的高潮时期,中国各地涌现出成千上万的“美帝”和“苏修”特务,无数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外,中共当局还告诉中国公众说,中共得到的无数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是混进中共的“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则是“美国特务”,而且还是“战略特务”。

 

在毛泽东死后,随着中共的政治路线的转换,中共又获得无数的确凿证据证明,先前的成千上万的所谓“美帝”和“苏修”特务纯属子虚无有,是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而刘少奇既不是叛徒,也不是内奸,更不是工贼,而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王光美跟美国特务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至今依然坚持说,将他父亲打成内奸并迫害致死、将他母亲打成特务的毛泽东还是伟大领袖。)

 

毛泽东的死去之后,中国进入中共所谓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美帝”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合作伙伴。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联邦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不再是危险的修正主义。“反帝反修”与“防奸防特”、“抓特务”之类的口号长期偃旗息鼓。

 

然而,随着中共新领袖习近平登上大位,“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颠覆中国”之类的说法再度得到中共领导层的提倡,得到中共控制的中国官方媒体的宣传。中共当局所说的“西方”通常是指或主要是指美国或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有中共的橡皮图章之称的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2014年11月1日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一推出,就在中国国内外引起强烈的批评。批评者担心,中国的《反间谍法》措辞含混,可以被当局方便地用来打压异议人士。

 

国际间的人权团体指出,在中国司法机构被中共牢牢掌控并被中共时常用于政治目的的情况下,措辞含混的《反间谍法》尤其容易被中共当局滥用。

 

按照中共当局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名义制定的《反间谍法》,所谓的间谍活动是指: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四)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五)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批评者和人权团体指出,中国的《反间谍法》对间谍行为定义宽泛模糊,含糊其辞,对所谓的间谍行为的认定完全是由当局说了算。而且,更为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该法的间谍行为定义当中还有“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这种模糊至极、给当局留下无限操作空间的规定,使当局可以用间谍罪的罪名整治当局想整治的任何人。

 

4月10,北京市政府的《首都之窗》网站发布“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关于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的通告”。根据《奖励办法》的规定,公民可以通过电话、信件和当面举报等多种方式,“向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举报间谍行为线索,被采用后,根据其作用、效果,可获得1万至50万元不等的奖励。”

 

就措辞含混和当局对事实的认定可以自己说了算而言,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与中国《反间谍法》一脉相承。

 

现在还不清楚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制定并实施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是否会在中国其他地方推广,也不清楚该《奖励办法》究竟会导致多少真真假假的间谍落网,会让多少人获得金钱好处,又会让多少人受到诬告,蒙受不白之冤。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制定并实施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对所谓的诬告者也有惩罚规定,这就是,“借举报之名故意实施诬告陷害他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谎报情况、故意骚扰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但这一规定显然不会给有可能遭受诬告的中国公民多少安慰,因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都强调中国公民要绝对服从中共当局的指挥,只要是听从了中共当局的指挥,即使是诬告陷害他人,即使是诬告陷害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及其夫人也无关紧要,甚至反而可以得到奖励。

 

批评者指出,习近平当局虽然反复多次强调要严惩“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谎报情况”的人,但是,假如这样的人是为中共服务的,是得到中共当局喜欢或支持的,即使是被证明确实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谎报情况也可以安然无恙,甚至可以升官发财。

 

例如,为了诬陷他人而编造纯属子虚乌有的“人工带鱼养殖业”的周小平不但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中共当局的任何惩罚,反而还获得了习近平的接见,现在官升为“四川省网络作协主席”。这一情况导致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嬉笑怒骂,并以 “周带鱼”的外号来称呼周小平。

 

▲德国之声(DW)4月10日报道:北京发动群众举报间谍 最高奖励50万元

 

北京国安局发布《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称旨在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公民举报的积极作用。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一(4月10日),北京国安局发布通告,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线索被采用的举报人将获得最高50万元奖金。

 

《北京日报》发表的解读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也借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分裂颠覆、情报窃密、勾连策反等破坏活动”。“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也极力寻求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支持。”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分裂、破坏和窃密等活动的首选地”。

 

该《办法》称,公民举报可采用电话、信件、亲自前往三种方式。面临危险的举报人,可向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解读中还举例说,今年1月,江苏渔民在黄海捕鱼作业时,捞获一个不明装置,即刻向国家安全机关电话举报,发现该装置为国外制造和使用的间谍专用器材。举报人获得国家安全机关重奖。

 

路透社报道说,2014年起,中国实施《国家安全法》,并推出反恐、外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和网络安全措施。批评者则认为,对于国家安全的界定模糊。

 

去年4月,北京街头出现了一组教育宣传画,提醒人们严防外国间谍。宣传画题为“危险的爱情”,主人公是一个在“涉外宣传部门”工作的年轻女公务员“小李”,被一个自称为访问学者的外国男“大卫”追求,在鲜花、浪漫约会和赞美之词下陷入情网。后者以“学术研究”为理由要小李提供“内参”,说服她拿出保密的内部文件。最后国安告诉小李,她的男友是间谍,已经落网,小李自己也因泄密受到法律追究。她痛哭流涕:“我不知道他是间谍,我被利用了!”

 

《北京日报》的解读中还写道,由于间谍活动“无孔不入”,只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打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人民战争”。

 

▲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10日报道:北京鼓励公民举报间谍行为最高奖金50万

 

中国官方媒体报导,北京市实施新措施,对公民向国家安全局举报间谍行为奖励最高50万人民币。

 

中国首都在周一(4月10日)发布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规定,群众可以通过打电话、寄信或亲自上门等方式,向国家安全局提供间谍行为线索;新规定将举报者的奖励分成三档,奖金从1万至50万不等,并且承诺对面临人身危险的举报人进行保护。

 

“反间谍侦察工作急需激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渐构筑起反奸防谍的钢铁长城,”北京官方媒体《新京报》说。

 

中国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法规,加强对来自境内外的国家安全威胁进行防范。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在2015年通过中国第一部《反恐怖主义法》,官方媒体称,该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综合施策。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注中国的反恐法规和政策进程,对于中国可能以反恐名义进一步限制公民言论和集会、宗教等自由表现出担忧。

 

西方国家对中国“反恐”措施的顾虑在于认为中国可能借此对异见进行打压,特别是在新疆等自治区——中国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采取更为严厉的控制,包括部署大量的防暴武警,以及像2017年2月新疆自治区当局下令部分地区的所有汽车强制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措施。

 

中国官方媒体认为,中国逐渐开放的现状令出入境人员“逐年递增”,“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也借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政治、分裂颠覆、情报窃密、勾连策反等破坏活动”。

 

另一方面,《新京报》指,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是间谍活动的首选地。

 

同时,报导指,借举报之名故意实施诬告陷害他人,或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