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贪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在中国海内外据悉都有很好的收视率,民众因为对贪官秘密知之甚少,以围观心态观剧,同时也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当成中国官场的贪腐一点点写照,并以剧中官差为中国官员分类。尽管人民的名义点到的贪官官至副国级,不少民众仍然认为剧中贪腐现象只是中国真正贪腐的冰山一角。
据中国时报报道,中国观众以《人民的名义》将剧中以及现实官场中官员分为5类,清酷贪庸循。
第一种「清官」,在电视剧中以退休老官员陈岩石為例,清廉自持并刚正不阿,一辈子克己奉公的他,任上打击贪腐和恶习,到了退休后,卖掉分配到的房產,将卖房所得捐出,住进养老院,被视为官员中「清流」,无论在官场或民间都能维持极高的声望。与陈相似的则是「能吏」,深知官场之道并善于解决问题,面对上下层级都能保持良好关系,却又不会过偏激或逢迎拍马屁,以沙瑞金为例,是官场中前途不可限量之人。
第二种叫「酷吏」,仗义公平但手段严酷,虽受民间欢迎,却极容易得罪同僚、长官和部属们,在人和上绝对不及格,这类人则以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例,做事 不顾后果,嫉恶如仇且霸道的个性,往往成为最终背黑锅的牺牲者。编剧周梅森曾说过,李达康的原型是前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过去在江苏宿迁和云南任职期间, 大刀阔斧改革,并让地方的经济好转,但最后却因贪腐鋃鐺入狱,让两地民众不胜唏嘘。
第三种则是「贪官与庸官」,虽然贪官的形象往往是人人喊打,但却有一种「寒门贪官」的结局让观众感到不舍,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就这种类型,出身农村、透过高考进入大学和官场,拼博多年却仍只是芝麻小官,为了生计选择走上攀亲拍马之路,从缉毒英雄最终成了贪官,夹在权贵之间斗争下,最终只能选择自我了断。而与贪官同时并存的则是「庸官」,奉行「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准则,虽不贪也不坏,但却让风气成为一滩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