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周末版在头版头条凸出报道的主题是本周末波及全球近百个国家的大规模网络袭击行动。5月14日是法国新总统就职、卸任总统离开爱丽舍宫的日子。《世界报》从不同角度报道权力交接的特殊时段,分析新总统需要优先处理的重要议题,记录卸任总统离任前的工作,梳理伴随总统选举冲击的政治生活重组。该报国际版关注的话题主要有: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地方选举、伊朗总统选举前的政治较量、美国总统特朗普解除联邦调查局负责人职务引发的风波等等。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之际,该报也发表文章,采访各方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这项宏伟计划的虚实。
《世界报》文章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力推动的“一带一路”计划称作是“中国制造版的全球化”。文章从每周从中国武汉出发,穿越中亚,长途跋涉万余公里,抵达法国城市里昂的货运火车入手,武汉-里昂并不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唯一货运铁路运输线。这是否是中欧新的贸易黄金时代的开端呢?文章认为,很难说。这些铁路交通线虽然远比海运路线快捷,但问题也很多,比如火车的货物运载量远低于货轮,海关手续繁杂,因为各国铁轨规格差异也必须换车,沿途部分国家也需要有保安措施等等。文章指出,从象征意义上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极力推动的新丝绸之路蓝图已经成功。中国制造版的全球化计划在2050年前投资数千亿美元,修建公路、铁路、港口或物流基地等等,从远东,途经南亚和非洲,到西欧,编织起一个陆路和海路网络。欧亚商校荣誉校长Jacques Gravereau 表示,该计划事实上仍然轮廓不清,没有正式的地图,也没有相关国家的正式名单。中国政府称一带一路战略涵盖60多个国家,这相当于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近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然而文章写道:扩大影响是这项宏伟计划的宗旨,除此之外,其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却颇有争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将面对宽广的投资大道。中国虽然声称要共同发展,要实现双赢,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Françoise Nicolas指出,这项计划的经济逻辑是以中国方面的利益为核心的。《世界报》文章写道,中国经济疯狂增长的年代已经过去,钢铁、水泥、重型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因为生产过剩而倒闭。法国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德蒙柳指出,中国修建的铁路中,有些路段没有任何车辆行驶,有些机场总是空旷。中国也许可以炫耀在巨大工程领域的经验,但经济专家不认为中国可以借此解决企业的生产过剩问题。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顾德明指出,这个设想很不错,那些合作国家对此表达出的热情足以显示这一点,但从一带一路的贸易效力角度看,这一切都无法取代自由贸易协定。顾德明认为,这项宏伟计划事实上缺乏整体连贯性,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大约140项交通协定,就是说这项计划的特色首先是双边性质。《世界报》文章就此评论说,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大部分方案的主导思想是地缘政治利益,而不是纯商业利益。是否能盈利还是巨大的未知数,尤其是有些国家政局不稳,金融情况脆弱,又贪腐盛行。
《世界报》文章特别提醒这些财政能力脆弱的国家可能面对的危险。国际评级公司Fitch在今年初就对中国银行部门的风险投资表达忧虑,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很难保证投资回报足以偿还全部中国贷款。更不用说那些经济形势最脆弱的国家有可能被债务压垮。文章举例说,在老挝,一带一路计划中修建高速铁路的工程预计耗资70亿美元,这至少相当于这个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这篇文章同时指出,中国方面目前其实尽可能避免通过亚投行投资。经济学者Françoise Nicolas 解释说,北京不想让那些靠不住的方案破坏新生的亚投行的信誉,所以更愿意依靠那些他可以说一不二的机构。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新增贷款项目都来自中国公营银行和一个400亿美元的基金。一家顾问公司的专家向《世界报》记者表示,有些中国官员私下里承认他们预期在中亚地区的投资30%将有去无回,在巴基斯坦,投资损失率可能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