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周年的台湾蔡英文政府,内有经济民生,外则环绕在中美间。而当初蔡英文强调的”新南向政策”,是否已经出现成效?
一周年回顾
台湾蔡英文政府,于5月20日任期届满一周年。上任之初,蔡英文高呼”新南向政策”,要摆脱过去台湾经济接近40%仰赖中国大陆单一市场的情形。并提出由经贸、人才培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促进台湾产业升级,深化与东南亚及南亚的双边互动。
而在过了一年后,这些计划是否有开始逐一落实?
曾任台湾驻印度代表处职员,也是南亚专家的台湾清华大学助理教授方天赐向BBC中文网表示,蔡英文倡导的新南向一年以来,其实都在花时间制定规划,很多都是2017年后才开始推动,如果要谈成效,确实是早了些。
他分析,蔡政府也知道中国大陆市场有其不可取代性,他们只是想分散风险。本质上台湾的经济缺口需要新市场跟新动力,台湾一直想强化与东南亚与南亚的连结,毕竟台湾80年代起一直与日韩密切交流、2000年代后倚靠大陆,东南亚部分确实”疏于经营”。
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深耕越南几十年的会长李天柒则回忆,蔡政府于2016年7月开始分批规划,确切开始行动是今年1月多,差不多4个月时间下来,他认为蔡政府对东南亚各国的”沟通窗口”,要先赶紧落实。
李天柒表示,台商绝对是响应政府政策,但希望政府会针对东南亚各国,向专家与当地台商确实讨论分析,而不是东南亚与南亚各国”都拿同一种球”来丢。他认为,商人最重要是要取得对方信任,蔡政府必须要先以商人的心态交涉,提出自身优势让对方安心。
台湾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所长,擅长南亚地缘政治的学者陈牧民则对BBC中文网说。蔡政府新南向中也加强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布局,日前蔡英文在中常会上,表达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研究南亚,包括印度等,他个人是持正面看法的。
但就成效部分,陈牧民也认为”言之过早”,政策从起草规划到付诸实施,没有个三、五年是不会发酵的,他保持鼓励政府的态度。长久下来的经验,他认为跟印度人交心要很花时间,文化上的歧异是有,但了解印度人的工作模式后,台湾会很”得心应手”。
了解需求优先
对于目前蔡英文政府的布局,方天赐认为,蔡政府还是要先搞懂每个东南亚国家的需求,再分批进击。
比如蔡政府一直强调的给东南亚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方向是对的,但假使东南亚留学生增加20%,那培养的目的为何?学生毕业能否在台贡献?或是回母国效力成为”亲台派”?台湾可否辅导该国实验设备等都可商议。
再来就是蔡政府提到的与东南亚”双向交流”,陈牧民认为这一年来的方向仍不够具体,东南亚国家的设厂与外资进驻标准各不一,但蔡政府还尚未做好领头羊,带领台湾人去那边”打天下”。他坦言:”很多台商还是自己去开疆辟土,跟当地的法制奋战”,因为政府还是无法有协调作用。
李天柒则认为,政府的分批进击应该落实,以越南来说,也是地大物博,但也许台湾农委会或经济部可以辅导台湾每个县市,与越南的单一省份来分批交流。 “好比高雄市工业发展好,可以跟某省有技术交流,屏东县农业观光好,也能跟越南其他农业发展省交流”,他说。
陈牧民则表示,南亚是台湾过去交流较少的区域,因此不同于在东南亚的深化战略,南亚要先把底打稳。台湾在科技、农业、环境永续等有其优势,而且在系统整合上,或发展智慧城市等,都可以给印度等南亚国家发展卫星城市有很好的参考范例。
再者,台湾有一部分属于热带,对于防灾、比如地震、水灾洪害等都有很好的经验,假使这些经验推广到南亚,台湾会有很好机会。对东南亚国家方面,农业所引发的植物病虫害防护,台湾可说是世界知名,假若能以此为契机,深化东南亚,这才是台湾可走的方向。
中国大陆因素?
然而,台湾在东南亚与南亚的布局也会受到目前两岸关系的影响,日前中国就与越南签署新的”联合公报”,内容明确提及,往后越南将持续认同”一中”并且积极抵制”台独分裂活动”,也不会与台湾发展实质政治关系。
谈到这项公报,在当地工作多年的李天柒直接认为”很伤人”,毕竟商人在越南当地要端详政府脸色,他提及越南历史渊源上本来就是亲共,又是在国家发展期,宁可会选择保守的路线,可以理解越南官方的顾忌,但未来越南台商行为将自然受到限制。
但李天柒也说,就他在当地多年的观察,越南人还是比较适应台湾人的管理方式,比较温和且”人性化”,工厂伙食不错外还有娱乐设施。反而他认为中国大陆人在当地设厂,比较一板一眼,重利益不重权益,甚至中方干部对越籍员工还有歧视行为。
方天赐也说,中国在国际上压迫,台湾自然在政治发展要小心,但”新南向”也不是个政治战略,而是在既有的经济基础上深化合作。中国大陆再强势,也是不可能涵盖到这些东南亚与南亚国家的每个行业,台湾当局只要深知这些国家目前较弱势,欲发展的行业,投其所好即可。
陈牧民与方天赐也都认为,印度不会响应中方的一带一路,因为涉及道路交通铁路等基础建设,印度会认为这是军事大忌,加上印度与中国本身的领土问题,以及历史上“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印度会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或适度与中国大陆在其它硬体项目合作。
两人也都表示,许多人认为”一带一路”与台湾”新南向政策”有许多相冲突之处,但本质上一带一路是中国移转国内过剩产能与资金到其他国家的举动。台湾的新南向是替内需找出路的经济深化结盟,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战略,规模上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未来持续乐观?
对于在未来,蔡政府的新南向能否落实,陈牧民则认为”现在是台湾前进南亚的最好时机”。以技术面来说,台湾可以提供更稳定、更安全、甚至更划算的待遇。而且台湾与印度等也私底下磋商许久,可以说共识很高,未来几年会是关键。
方天赐也持相对乐观态度,他表示政府要有气势,表明台湾自身的优势,可以提供这些国家哪方面的发展。协助商人了解各国税制、台湾政府可以提供什么帮助、对方的稳定窗口是谁等等,自己也要不厌其烦地跟东南亚国家”推销”。
他认为这样的推销,是创造与东南亚国家”共同体意识”的好时机,好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大笔投资,但是台湾的”新南向政策”不是大笔投资,但或许可以跟台湾近日的8800亿台币(约291亿美金)国内基础”前瞻建设”有连结的空间,跟东南亚国家商量他们可以帮助台湾,然后台湾也帮忙他们其他部分,创造”伙伴意识”,才有新南向真正的双向交流。
李天柒则以越南为例,台商这几年在越南的投资只有持续增加,他们还是相当看好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但台湾政府要切记很多事不能纸上谈兵,要在国内政策商议好的当下,立即将牛肉端给东南亚与南亚各国,别先说说结果无法付诸行动、或是虎头蛇尾,对他们失去信用。毕竟商人讲求诚信,有了政府的诚信,商人施展拳脚才会更有余力。
当然在未来,中国大陆因素依旧会影响台湾的”新南向”,但李天柒也苦笑:”这个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咒套在头上,不知何时会发作。被压迫总是痛苦的,但台湾政府的方向是好的,未来必须落实分工、各部会横向沟通要顺畅,至于我们商人,就是持续响应政府政策”。